央广网嘉兴11月1日消息(记者 陈瑜艳 王海鹏)微网格、微嘉园、微社群……近年来,浙江嘉兴始终秉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理念,创新实践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干部、党员下沉每一个社区、每一处村庄,深耕微治理,以无微不“治”的服务连民心、聚民力,构建新型“朋友圈”,打造新时代“熟人社区”,打通基层社会治理“微血管”。邻里之间更和睦了,新老居民更融洽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更高了。嘉兴的这一生动实践,也在今年成为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

  “微网格长在吗?我们楼后面的这个电子锁一直长鸣音,有没有办法让人来处理一下啊,都没办法哄孩子入睡了。”“好的,我现在跟社区或者物业反映一下。”“解决了。非常感谢。”

  整个事件解决过程只有15分钟。

  像这样的事情,刘晖每天都接到好几个。刘晖,嘉兴市嘉善县委组织部组织科副科长,但是在她所居住的嘉善罗星街道江南社区,左邻右舍都叫她微网格长,而作为一名公务员,她还有一重身份,那就是“一编三定”进村社服务工作团组的组员。科长、组员、微网格长,用现在的流行语说,刘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斜杠青年”。几年的组员、微网格长做下来,虽然说处理这些事情,占用了她很多业余时间,但她觉得很值得,“作为微网格长我可能帮到了别人,但是作为一名居民,别人也在帮助我。尤其是疫情以来,我们微网格长每天在群里发各种消息,也帮大家解答或者处理各种问题。线下也经常走家串户发传单、宣讲政策什么的,大家都彼此了解,互相信任,有事情也更愿意跟我讲,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更密切了。”

  同刘晖一样,嘉兴市南湖区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沈佳琪也是一位有着三重身份的“斜杠青年”。说起微网格治理,他带着我们来到七星街道三家浜社区。这是一个有着较多拆迁安置小区的社区,常住居民8000余人,以老年人、新居民居多,因此,助老帮新、关注新居民子女成为这个小区最主要的工作。为了更好实地网格地域空间无缝隙、服务管理全覆盖,他们把社区划分为多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置党支部,在配齐配强“一长三员”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细分为微网格,有事找微网格长已经成了社区居民的口头禅。对此,今年75岁的沈珍寿老人深有体会,“我们反映的问题,他们都给解决了。比如说一个月前我反映小区有一处围墙没搞好,不安全,前几天我去看了一下,不仅搞好了而且还比以前漂亮。我们B区的小公园没有座椅,设施不全,还有断头路,这几天也开始动工了。微网格长们的办事效率还是很高的。”

  在嘉兴市,有着无数个刘晖、沈佳琪,他们的身影遍布全市4559个地理信息网格和9.2万个社会治理微网格。据了解,从2018年起,嘉兴市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都下沉到社区(村)开展服务,每名党员联系10户左右群众,实现了党员、干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党员、干部与群众直接“面对面”,织紧织密了党群连心的联系服务网。同时,嘉兴市完善党员“一编三定”和联户制度,每一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报到亮身份,编员进组定岗位、定责任、定奖惩“一编三定”,每名党员联系网格内515户群众,做到群众有代办事项必到、负面情绪必到、突发事情必到、矛盾纠纷必到、红白喜事必到“五必到”,确保“提名知人、提事知人”。今年年初疫情态势严峻时期,全市20多万名党员、12.6万名公职人员共同开展网格战“疫”,与老百姓共筑保护生命安全的铜墙铁壁。

  小网格、大治理。这些微网格长、团组成员们解决的事情可能小到不能再小,但是,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却因为这一件件一桩桩的小事越垒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