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乡村专题 > 行进中国·回乡故事 > 回乡故事

渔民马欣和李长伟的故事

2015-02-16 09:34:00  来源:央广网  说两句  分享到:

    编者按:春节即将来临,各行各业的人都在为春节忙碌着,或回家、或备年货、或继续工作。中国乡村之声派出多路记者跟踪采访进城务工人员的春节故事,看看他们的喜怒哀乐。今天的春节故事,我们就来听听渔民马欣和李长伟的故事,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中南部有一处重要的港区——丹江口水库。这里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也是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

    为了南水北调工程,这里拆除了4.2万个网箱,移民36万人。土地被水淹没了,家搬到新的地方,移民们往后的日子怎么安排?春节前夕,记者来到淅川,看到在浩瀚清澈的丹江口水库边上,这里人们又重新创造出精彩生活。《我们的春节故事》第六篇:《从靠山吃山到靠水吃水 丹江口水库移民老马的幸福生活》。

    央广网北京2月16日消息(记者刘璐、任磊萍)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

    记者:“刚才是刚收上来一只甲鱼是吧?”

    渔民马欣:“对啊。”

    记者:“多少钱一斤卖的。”

    渔民马欣:“卖百十块钱一斤。”

    记者:“年前好销吗这个货?”

    马欣媳妇:“这货好销年前。”

    距离春节还有10天的时间,丹江口水库边的渔民朋友已经进入了热火朝天的销售年货时段。来客们络绎不绝,他们看中的是渔船上挂满的一排排红彤彤的风干鱼,那些都是渔民们自己腌制风干的,取“年年有余”的好意头。

    记者:“一天能销多少?”

    马欣媳妇:“现在一天能销四五百斤。”

    记者:“都销哪儿啊?”

    马欣媳妇:“都是人来买嘛,他有的就来拿十来斤。一吊十斤,你生产个白十斤,一个人就拿十来斤。”

    跟记者对话的这位是一对渔民夫妇,男的叫马欣。他们的家是在几十公里外的淅川县马蹬镇苏庄村。在淅川,渔业养殖曾经是支柱产业之一,库区1.2万百姓以此为生。因为南水北调,淅川4.2万网箱全部上岸。不少渔民都转了行。从小就靠打渔为生的马昕却决定坚持下来,另辟蹊径,找寻赚钱的思路。

    马欣和媳妇 贷款置办了三艘快艇,白天招揽游客做些旅游生意,晚上撒网捕鱼,拾起了老本行。40岁再创业从头再来,多少有些艰难,可马欣说,只要市场好,就有钱赚。

    渔民马欣:“明年估计生意格外好些。有赚钱的,你得想办法,哪方面发展赚钱往那方面发展。”

    河南淅川是一片与水结缘的土地。1960年丹江口水库蓄水,包括淅川最为富庶的顺阳川、丹阳川在内的54万亩土地被水淹没。2009年,淅川全县国土总面积的92.8%又被划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移民人数达到36万人,占全县人口的60% 。每一次移民,都是离乡背井,重新创业,重新开始。

    记者:“过年的时候您怎么过啊?”

    马欣媳妇:“都在船上嘛。这都以船为家了,家庭都在这了,要是三四个船了,就一家维生了。”

    记者:“我怎么听说您在淅川有家呀?”

    马欣媳妇:“有家,有家是有家,我觉得还是在这舒心些,还愿意在这,回去了不习惯,还没有在这好。不习惯。我觉得河是家。孩子们都接下来,奶奶也接下来,大家在船上过年。”

    记者:“爷爷奶奶也都接到船上过年。”

    同样是库区移民,马欣的成功引起了其他老乡的关注。很多人来向马昕打听做风干鱼的秘诀。李长伟就是来取经的一位,他的渔船在隔壁。刚来到丹江的时候,他还是随其他渔民到水库捕鱼,现在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渔船,当上了船老大。
李长伟:我做的短,做了两年。

    记者:“这两年感觉怎么样?”

    李长伟:人家做的早,人家都搞了三十几年,我们才搞。我是搞贩粮食生意。现在看做了两年也怪好,在河上看也怪好的。

    李长伟是一位正在创业中的“渔民”,从“种粮”转到“打渔”,是因为他这个老农民想换一种谋生方式,李大哥说,种了大半辈子的地,如今也想尝试下做渔民的感受,国家政策的缩紧,丝毫没有阻挡住这个乐观开朗的渔民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记者:“反正您是从粮转的鱼是吗?后悔吗?还想做下去吗?”

    李长伟:“不后悔。现在看做了两年也怪好,在河上看也怪好的。”

    渔民们聚在一起,虽然素不相识,却因为渔船相邻而成了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李长伟告诉记者,虽然在船上生活,存在很多不方便的地方,船舱小,空间拮据,另外,水电气暖都需要从陆地上接下来,也十分麻烦。只要手里有一部分资金的渔民都会选择在岸上购置或者租赁一套房子,岸上的生活比船上更舒适,社会进步,时代在发展,。但,以渔为生,在哪里干活,哪里就是家,就在哪里过年,以船为家度过春节的传统却没有变。

    记者:“今年过年怎么过呀?是在这还是回去?”

    李长伟:“现在一直做这个生意了,都在这,一直都是为本了,都是为家都是靠这了。”

    记者:“什么看电视,这有电视吗?”

    李长伟:“有电。”

    记者:“有电,能看看电视什么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北京、天津的市民打开自来水龙头的时候,他们也许想不到南水北调源头淅川县千千万万水库移民所作的牺牲和贡献,而马欣和他的老乡们也并没有坐等国家帮助,而是顺应发展,重新创业,土地淹没了,就学会靠水吃水,重新创造一番天地,仍旧大有可为。

   渔民马昕:“这都满足了,先给旅游搞好,在看看有啥门路想办法。回村里要个啥项目,近二年他们养大闸蟹利润怪高,回村里看看有地了也推个鱼塘,还干老本行。应该是超前发展不能落后。”

编辑:洪越作者: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