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乡村专题 > 行进中国·回乡故事 > 回乡故事

农民工朱献朝的回家路

2015-02-13 09:17:00  来源:央广网  说两句  分享到:

    编者按:春节即将来临,各行各业的人都在为春节忙碌着,或回家、或备年货、或继续工作。中国乡村之声派出多路记者跟踪采访进城务工人员的春节故事,看看他们的喜怒哀乐。今天的春节故事,我们就来听听农民工朱献朝的故事。

    这个月10号,老朱和他的六个同乡工友一起乘大巴回家,我们的记者一路相随,那老朱今年工作的怎么样,工资挣了多少,新的一年里他又有怎样的心愿呢?让我们来听《我们的春节故事》第三篇:《农民工朱献朝的回家路》。

    央广网北京2月13日消息(记者王丰)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

    朱献朝:“我们5点多就起来了,在这等了一个多小时了,我们到这打工一共来了10几个人,今天要走7个,剩下的人还要干两三天。”

    凌晨六点多,天还没亮,在河北省霸州市胜芳镇的马路旁,农民工朱献朝已经和自己的六个工友焦急地等在路边,七个人每个人都扛了几个大硕大包裹,里面装满了他们从老家带来衣服、棉被,朱献朝还时不时给客车的司机打电话,问还有多长时间能到。老朱说,每次来回工厂和老家之间都坐客车,这也是无奈之举。

    朱献朝:“坐火车不方便,你看这离火车站远,到霸州还有100多里地,从这走到邯郸,还得翻过来,我们离邯郸还有175公里。”

    老朱的家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红庙乡,地处河北、河南、山东三地交界,交通不是很方便。老朱回家需要先到山东冠县,然后再倒车回家。无论是家还是工地,都离火车站太远,老朱开玩笑的说,自己就是个做客车的命。

    临近七点,从廊坊发往山东冠县的客车从远处慢慢驶来,七位疲惫的农民工,眼神里立刻迸发出喜悦的神情,为了等待这一刻,他们不仅苦熬了今天一早晨,昨天夜里很多工友也都兴奋地整夜没睡:“临近回家了,其实很多工友都没睡,睡不着,这已经工作了快半年了,突然结束了,突然要回家了,大家都兴奋的睡不着。”

    春运车票难买,为了能顺利回家,老朱提前三天就预约了这辆从廊坊发往山东冠县的客车,车慢慢停在了老朱和工友们面前,大家把大小包裹塞进客车的行李厢里,脚步轻快的踏上客车,就在上车的一瞬间,远方传来的爆竹声似乎预示了春节的临近。

    老朱今年44岁,个子不高,但身体健壮。去年10月份,霸州市胜芳镇的一家钢铁厂开始建设环保附属工程,在老家一个包工头的带领下,老朱和村里的十几位老乡来到这里打工。现在在这里已经打工四个多月,临近年底,老朱和工友们却没能拿到全部的工资,还欠着他们每个人2万多块钱。

    朱献朝:“村里的老板,他说起码得二十七八九,都是我们村的,乡里乡亲的,他一般坑不了,回家一个人给了1000块钱,每个人几乎还都欠着两万呢。”

    一路上,朱师傅打开了话匣子,谈起了自己打工的经历、谈起了家里老婆、孩子、老父亲,谈起了家乡近些年的建设和自己未来的打算。

    朱献朝:“现在房价往下甩了,建筑这一块他建的少了,用的工人也少了,今年整体就是活不多没,很多工人都是干了没多长时间就回家了,都干个个把月就回家了,就是我们这,人不多,有点小活,还能接的上,一直干到了现在。”

    尽管还没拿到全部工资,但是老朱庆幸自己能在目前工作不好找的形势下,一直工作到现在。从胜芳镇到老朱的家乡,要8个多小时,中午12点,客车在服务站停车吃午饭时,老朱说起了自己明年的打算。

    记者:“还是在这干活吗?”

    朱献朝:“我还没准呢,因为这活太累了,前段时间我的腰一直疼,一检查是腰间盘突出,我在那休息了十多天,就是干重体力活,一使劲,这腰椎出毛病了,酸、疼,晚上睡不着觉。明年我有个亲戚在房山那一块,做装修,钱差不多,但是轻松点。”

    吃完午饭,客车又踏上旅程。下午两点多客车到达山东冠县后,老朱和工友们还要转一次车,在路边,他们租了两辆老年代步车,几个人把小小的代步车塞着满满的,硕大的行李绑在车顶上,一路颠簸地朝着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红庙儿乡的方向驶去。

    一路上,老朱和几个工友都很沉默,但越临近家乡,他们的话却越多了起来,老朱家里除了自己的老伴、七十多岁的老父亲,还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已经嫁人,并且生了两个孩子,儿子还在上初中。期间,老朱的儿子给他打来了电话。

    朱献朝:“儿子老给我打电话,想着让我回去了给他装电脑,准备给他装一个,现在村里的小孩都装上了。”

    沿途路过一个热闹的大集镇,名叫金滩镇,临近过年,这里挤满了前来购买年货的附近村民,老朱和几个工友下车,准备在这里给家人买些过年的礼物,在镇子桥头的一个水果摊位前,老朱买了香蕉、橘子、柿饼还有糖果,拎着重重的礼物,他的脸上写满了成就感。

    朱献朝:“明天是腊月二十三,祭灶,都想回家这一天,这天回家报户口吗,农村就是这个破规矩,灶王爷就是一家之主,就是都到家了给老天爷报到。”

    从金滩镇到老朱的家乡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车开进村子,朱师傅和妻子、儿子、女儿早就等在家门口。

    老朱的房子是一栋两层的小楼,去年刚刚建好,谈起自己的房子,老朱的话语里充满了幸福。

    朱献朝:“我这房子是我自己设计的,这一层就有130多平,两层是260,还加地下室是300多平,这在城里是没法想象的。”

    刚到家,还来不及坐一下,老朱就一边把水果分给女儿和儿子,一边拎起一包礼物给自己的老父亲带了过去。
一切都忙完后,老朱坐在房子的客厅里,喝着家人送上来的热茶,他心终于平静下来,他也开始为过年做着新的规划。

    朱献朝:“明天买点牛肉,买点下水,大辣椒啊、蒜薹啊,等等新鲜菜都买,一年到头了,没事了,忙了一年了,好好地吃点,好好地过个年,到我们这春节最隆重了,还要蒸枣花、年糕、年窝窝、花糕这一类的, 这从二十五六就开始做了。”

    老朱是中国2亿农民工当中普通的一员。过年回到了家,对老朱和他的工友来说,这忙碌的一年才算结束了。明年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还是一个未知数。 在这一年又一年的忙碌中,老朱和他的农民工同事们创造着高楼大厦,同时也创造着自己的生活。

编辑:洪越作者: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