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乡村专题 > 记忆乡愁传承 > 最新动态

央广网

[记忆乡愁]传承:贵州凯里芦笙文化传承人杨正平

2015-12-16 17:05:00 来源:央广网

贵州凯里芦笙会

  央广网北京12月16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报道,“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句诗经中描述的大宴宾客时演奏的乐器就是“芦笙”。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市,每逢节日,苗族居民都会吹起芦笙曲,跳起芦笙舞。随着时代的发展,芦笙和芦笙文化同样面临着断代、消亡的威胁。

  杨正平是苗族芦笙乐舞贵州省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被誉为苗族“芦笙王”,在贵州凯里,说起芦笙演奏,很多人都会想起他。

  杨正平:芦笙一响,脚板发痒,芦笙不吹,五谷不长。

  芦笙是苗族文化的象征,无论节日或农闲,吹芦笙曲,跳芦笙舞都是苗家最喜爱的活动。苗家男女都能歌善舞,芦笙也是苗族男女青年成婚的重要“媒介”。

  杨正平:芦笙是伴随着苗族征程过程中,少不了的,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一种象征,没有芦笙,苗族生活就没有意义。

贵州凯里芦笙会

  虽然芦笙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不过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会吹的人原来越少,芦笙以及芦笙文化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威胁。

  杨正平:吹芦笙的人逐渐逐渐地少了,我们芦笙也要与时俱进,不要固步自封,与世界接轨,全球化。

  一直以来,芦笙演奏都是靠苗族老人们口传心授,没有曲子,也没有文字记载,听众听不明白,自然也就对芦笙没有兴趣。要让芦笙飞出苗乡,飞得更远,杨正平首先在演奏曲目上下功夫:

  杨正平:你必须想法设法让他听懂,意思就是说芦笙不仅仅局限于芦笙曲目,所以要走出去,要吹大家听懂的曲目,才让他接受这个芦笙。

  作为芦笙王,杨正平喜欢登台表演,他去过美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很多国家演出,很多人通过他开始认识了黔东南的芦笙。现在,他开始从台上走到幕后,启发带动更多人参与整理传承芦笙文化。

  杨正平:上台,我没有这个想法,其实我想做的,就是培养一些学生,多写一些芦笙资料,或者教材,理论方面的东西。

编辑:孔明

关键词:芦笙;贵州凯里;传承;记忆乡愁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凤凰传奇变身韩系美男子 对吹芦笙变掐架

这是《为你而歌》的第一期节目,嘉宾凤凰传奇、阿牛、阿宝、曹格、李艺彤来到肇兴侗寨学芦笙。”  从肇兴回到北京演播厅,玲花恢复了长发长裙的造型,和阿牛、阿宝一同为侗寨老师们演唱了改编版《阿哥阿妹情意长》。

2015-10-27 17:19:00

[记忆乡愁]传承:不打草稿的革家蜡染

革家人在绘制蜡染的时候,从来不打草稿,每根线条,每个图案都来源于对大自然的细心观察和源自前辈的传承,在一张张洁白的自制土布上,蜡刀刻画的图案是那么的流畅、精美。

2015-10-12 13:05:00

广西大苗山举办芦笙斗马节 万名苗族同胞盛装欢庆

广西大苗山举办芦笙斗马节 万名苗族同胞盛装欢庆

2014-10-25 17:01:02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