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乡村专题 > 记忆乡愁 > 名家乡愁

赵忠祥回忆有滋有味的童年

2014-11-14 15:31: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赵忠祥接受中国乡村之声记者路菲采访

  央广网北京11月14日消息(记者路菲)如果说有一个声音见证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也陪伴过我们的成长与记忆,那这个声音一定来自于他——赵忠祥。

  “我是出生在抗日战争的时候,然后解放战争的时候一初期,包括从围城到解放军和平解放北平,可以说我的自己的多半生的这种经历是属于咱们国家从贫困、战乱、内忧外患走到一种平稳、富足、初步繁荣昌盛,乃至到今天这样的一种多姿多彩的生活。”

  赵忠祥1942年出生于北京北新桥,一说到老北京,标志性的画面就是小胡同大杂院,这些画面里也镌刻下了赵忠祥的童年。

  “胡同里的孩子,在那个时候我们就是弹球,有的时候跟女孩子一块玩儿扔包、跳皮筋、跳绳,这都是男女合玩儿的,然后男孩子弹球、拍洋画,然后看小儿书,大家无忧无虑的这种。在夏天去出城、去河边玩儿。”

  “我记得幼时,牵牛花到处烂漫盛开,开在夏秋两季,开在胡同、平房、屋前墙后。那是极寻常的草花,因为比比皆是。可以说牵牛花是住平房的平民的标志” 这段话摘自赵忠祥的散文《满墙风情画,一帘月光华》。他说,自己最留恋的就是,平房大杂院里街坊邻居亲如一家的感情。那就像是几世修来的缘分。

  “尤其过年过节的时候会更高兴,因为北京的年味还是很足的,过年的时候首先一个就是鞭炮声不绝于耳,但是没有现在这种像爆破的轰鸣,那时候都是淡淡的,小孩兜里头都有几个小鞭炮,拿在手里就可以放,是很亲切、很温馨的声音。然后空竹的声音,“嗡嗡嗡嗡”,孩子们抖“空竹”了,就是在过年前后的时候。”

  盼过年,盼的是穿新衣,盼的是压岁钱。在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里,随烟花一起放飞的是光芒四射的童年。

  “我们那个时候身上有五分钱就已经是财主了,可以买根糖葫芦,这个不用跟家长汇报就行了。那个时候的生活就是那种很平淡,物质很菲薄,但是孩子他的心情总是很愉快的,我们不知道大人有什么忧愁。”

  赵忠祥说,当你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的时候,你永远不觉得单调。在改革开放初期,街上有辆汽车就是繁荣富强的标志,哪会想到如今,汽车早已开进寻常百姓家。

  “那已经是80年代初了,我在人民大会堂采访,我的第一个图像是在天安门广场,我面向纪念碑,机器架在纪念碑前,我的背后就是天安门广场,隔着长安街就是天安门城楼。这个时候导播总会说停,现在先别拍,说好,那边来车了,赶紧拍,也就是说我在出这个镜头的期间,后头也许过三辆车,说明咱们很繁荣。”

  经过改革开放35年的快速成长,北京也从赵忠祥记忆里那个曾经“刮风一天土、下雨一阶泥”的历史古都摇身变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国际大都市。北京永远不会老,可生长在北京的人们会老去,辞旧迎新之间,对以往生活的怀念,对美好童年的回忆,便凝成了乡愁。

  “就是如今的日子比过去过得好了,如今的精神生活的丰富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也是过去无法跟现在比的。所值得怀念的就是童年的生活。当时我们是胡同里的孩子,但是那时候我们的玩具,我们电脑远远没有诞生,电气化没有实现。我们穿的衣服也是补丁带补丁,但是孩子就是天真,孩子的童年永远是光芒四射的。永远是充满了欢声笑语的,永远是和忧愁不搭边的。”

编辑:夏恩博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