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乡村专题 > 记忆乡愁 > 名家乡愁

冯骥才:人应该有一种对根的眷恋

2014-08-01 18:29: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冯骥才接受中国乡村之声记者田娜采访(摄影 记者孙涛)

  “乡愁是对故土、故乡的一个情感、一个情怀。”

  位于天津大学青年湖畔的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简洁的几何体形态建筑外,布满了碧绿的爬山虎,宛如一座宁静悠远的书院。就在这里,著名作家、民间文艺家冯骥才向中国乡村之声记者聊起了乡愁。

  要让乡愁有所寄托。2012年,我国政府正式启动了传统村落的全面调查,并确立《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形成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遗产三大保护体系,而主要负责此项工作的正是冯骥才。冯骥才说,“乡愁”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所在,要让人们留得住“乡愁”:

  冯骥才:“一方面,人应该有一种对根的眷恋,对大地、对土地、对故乡的一种情感;另外,你要留住乡愁,肯定要留住跟乡愁相关的载体,如果这些文化的遗存、故乡的痕迹,那些东西都没有的话,你就无处去寻找乡愁,你回到故乡会落寞。像我们的城市千层一面了,你回到城市,很难再找到自己的童年、少年,很难再找到自己的过去。”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各城市均掀起了一场造城运动,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宽阔的马路连通着城市的大街小巷,人们搬进了亮堂干净的楼房。而与此同时,很多胡同、街角、四合院也在逐步的从普通人的视野中慢慢消失。冯骥才的老家在浙江宁波,同样没有躲过造城运动带来的影响:

  冯骥才:“一个游子从外地回来,回到自己故乡的时候,他有两个感情实际是一样的,一个希望故乡旧貌换新颜,希望家乡有变化,人民生活好起来;同时呢,还希望能够找到跟自己的童年、少年联系在一起的,能够使自己旧日的梦能够找到栖息的地方,非常希望能够找到一些以前的街角、一些胡同、一些老的商店、找到一些老的树影,要有那样的一种情感,但这可能有些奢侈。就因为过去我们太不注重这个了,中国的600多个城市都一样了,因为你依托那个味道的东西没有了,那个文化的遗存和积淀你找不到了,都被扫荡一空了。”

  要让未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古村落寄托着冯骥才的乡愁,在他看来,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如果这些村落消失了,我们迷人和多样的文明也将烟消云散。

  冯骥才:“保护好古村落,然后把零碎的别毁掉了,收集起来,最根本的意义还是人本的意义,而不是物的意义,还是为了保护人的精神、心灵生活需要的多样性。”

编辑:孟超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