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这五年|打工不出村 “留守”也精彩

2017-09-15 11:38:00来源:央广网

  导读:2012年9月26日,我国第一套全国性对农广播频率——中国乡村之声正式开播。五年来,成长历练,硕果累累;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五年来,中国发展城乡一体,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乡村之声这五年,见证了十八大以来中国农村日新月异的这五年。为了感受并记录中国农村这五年的深刻变化,今年夏天,中国乡村之声派出主持人团队,历时两个多月,深入河北、山东、宁夏、四川、黑龙江等九个省、区的农村,实地采访、体验当下农村各行业、各群体的生产、生活。

  中国乡村之声特别推出主播体验式系列报道《这五年》。第三篇:《打工不出村,“留守”也精彩》。

  央广网北京9月15日消息(记者彭忠蛟 李伟民 李丹丹 陈屹)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主播李丹丹走进是贵州省兴仁县城南街道的鹧鸪园村,在鹧鸪园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葡萄园。见到了罗忠香,她头戴遮阳帽,身穿白上衣、牛仔裤,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年轻、干炼的女孩。小罗的确很年轻,1990年出生,但已经是7岁孩子的母亲,是“留守妇女”了。她要教主播给葡萄剪枝。

罗忠香

  李丹丹:这个大的叶片要剪掉吗?

  罗忠香:不用,就是这种小的用。

  李丹丹:大的要留下。

  罗忠香:对,大叶要留枝干上这种,分枝上这种不要。

李丹丹

  修剪葡萄枝,是项技术活,并不容易。看着罗忠香娴熟地挥动着剪刀,主播也学着拿起了剪刀,但是速度明显不如罗忠香快。没说几句话的功夫,罗忠香已经修剪好了几棵一人多高的葡萄秧,而主播总是在犹豫这个枝能不能剪、那个芽要不要留。

  罗忠香告诉主播,原来,她和丈夫一起在浙江打工,孩子留在家里的一天天长大,缺少管教,经常惹事。她想留在家里照顾孩子,可丈夫坚决不同意,认为在家挣不到钱。是留守在家照顾孩子,还是继续外出打工?夫妻俩没少吵架。

  李丹丹:一般都因为什么事情吵架?

  罗忠香:还是因为孩子的关系。有时候因为教育思路不一样,他就会和我吵起来。

  小俩口正为照顾孩子一筹莫展的时候,2014年11月,村支部书记余必丽成立的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招收工人了。罗忠香终于下定决心,留在村里,当一名既能挣钱、又能照看孩子的合格母亲。

  罗忠香:当时主要是为了看孩子,然后她在这里招工。我们就到她这里。全部都是她们教的,这些技术。

  李丹丹:多久培训一次?

  罗忠香:不一定,有时候做的不好他们就会讲。反正一个月最少有两三次。

  掌握了葡萄栽培管理技术,在家门口打工,罗忠香的留守生活也充实了很多。她不再是吃根大葱、吃瓣大蒜也要犹豫的打工妹;口袋里露出半截、大屏幕而且装饰精美的手机,似乎在说,她现在手头挺宽裕。

  罗忠香:最大的变化,就是工作量减少了,酬劳的话都是差不多的,自己可以陪伴在自己孩子的身边。这些方便了很多。

  李丹丹:现在一个月能有三千?

  罗忠香:做足月的时候,差不多4000块。这样就可以看着自己的孩子。

  上午跟着罗忠香在葡萄园忙活,中午,主播和罗忠香又一起来到村里的“农家乐”帮忙,下午,返回葡萄园工作,傍晚再去学校接孩子。虽然忙碌,但是从罗忠香脸上看到的,始终是快乐而满足的笑容。

  罗忠香还告诉主播,她的丈夫还在浙江打工。到了晚上,在丈夫下班以后,他们会通过微信视频聊聊天,儿子也会向爸爸报告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情况。一家人其乐融融。

  在鹧鸪园村体验生活,我发现,像罗忠香这样的“留守妇女”,村里还有很多。她们能安稳地留在村里工作、生活,都是因为村支部书记余必丽创办的种植合作社。

  中午时分,忙活了一上午的村支书余必丽,在农家乐帮着给客人备午饭。外面烈日炎炎,在厨房里忙活的余必丽已经是汗流浃背。主播挽起袖子,帮助另一名妇女摘菜、洗菜。

  李丹丹:这个是咱们菜园里自己产的辣椒吗?

  妇女:对。

  李丹丹:我昨天尝了一口,特别地辣。您在这儿一个月收入能有多少钱?

  妇女:两千到三千。

主播李丹丹(右)和鹧鸪园村村支书余必丽(左)

  直到送走了最后一批客人,余必丽才有空坐下来跟主播聊天。她说,过去,她想发展经济,可连1000块钱都贷不到。这几年,国家的各项政策向农村倾斜,她才能一次贷款几十万元创办合作社,村里的留守妇女也才有事可做。

  余必丽:以前就是贷款很难,现在的政策好了。通过各方的努力,亲戚的帮助,发展逐步好了。现在贷款的就是30多万。还有一个政策,妇女创业的时候,政府是贴息的,每户8万。还有现在精准扶贫的惠农政策,特别好。有了政府部门的金融支持,我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罗忠香走到前台核算今天中午的账单,余必丽指着罗忠香说,现在,村里很多留守妇女的工资收入成了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妇女们手里有了钱,经济地位提高了,家庭矛盾也少了。

  余必丽:比如小罗,她自己有钱了,老公在外面打工的钱存起来了,要买车有车,要买房可以买房,没有什么矛盾了。以前大家在农村贫困,经济上的矛盾,不够用。比如在我的园里做工,有一次她家老公回来,说这个月打工我有好多钱拿给你收。她说,我才不要你的钱,我挣得比你多。他会说,啊呀,你还厉害了。像这样,双方大家笑眯眯的,小孩要买什么有什么,日子好了。

  说到农村的“三留守”问题,余必丽认为,问题只有一个,就是妇女的就业问题。她始终惦记着这个事,心里也有了一个更大的计划。

  余必丽:今后5年的规划,利用这里的生态资源做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大了,人流量大了,这里闲置的这些劳动力就都有事情做了,三留守的问题就解决了。只要解决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就不存在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这个现象。

  更年轻些的罗忠香,眼下考虑得最多的,是和丈夫共同创业。自己管理葡萄的技术越来越好,将来想跟丈夫一起承包村里的一部分葡萄园,让丈夫回来当“老板”。这样一来,夫妻俩不用分居,自己也不再“留守”。

  李丹丹:对于未来你想过没有?

  罗忠香:想过啊,以后发展好的话,做一番事业。现在还年轻,还没规划好。他说以后效益好的话,我们可以盘过来一部分,自己弄。他也想回来的。

  结束几天的体验采访,余必丽和罗忠香把主播送到村口。期待五年之后再来鹧鸪园村,见证余必丽书记的规划变成现实,见证罗忠香夫妇在家门口勤劳致富。

编辑: 孔明
关键词: 留守;合作社

这五年|打工不出村 “留守”也精彩

中国乡村之声特别推出主播体验式系列报道《这五年》。第三篇:《打工不出村,“留守”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