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时评|实现学生减负目标不能单靠一纸行政命令

2018-03-29 10:4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29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最近,各地教育部门减负新规频频出台:江苏省发布最严“减负令”,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作业;浙江省“减负令”除延迟到校时间外,部分地区还试行“中学生做功课至晚上10点可以选择不做”“小学生晚上9点可以不做”。

  然而这些新政并没有得到一片叫好声,除了质疑治标不治本之外,人们还开始反思减负本身的合理性。有家长称,学生学习是以升学为指挥棒,小升初、中考、高考不改革,没变化,单说减负没有任何意义。特别是贫困家庭学生,正是需要通过努力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如今单独提倡减负,十分缺乏操作性。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教授、教育专家陈立思认为,部分家长对“减负令”出现抵制,有着切身的担忧,减负本身是对的,但是实现减负的目标需要多方面的措施,而不是简单的一纸行政命令。

  陈立思: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已经引起社会各方的忧虑,但是为什么各地出台了办法好多家长不买账呢?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问题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不能简单的用一纸行政命令就使这样的现象得到扭转。开药方要对症下药,措施应该是综合的,多方面的。

  学生的课业负担重是跟高考,跟应试教育有关系的,家长也是在这方面担忧。应试教育不改革,特别是高考不改革,只是简单的说几点几点前必须下课,几点几点前必须回家,什么时候作业不能超过多少量,只是下了一个行政命令,是大家难以认同的。

  减负要真正落到实处,同时也要跟广大家长做出承诺,比如学生是不是要以一次考试定终身,是不是考试成绩排名就那么重要,还有教育部门有责任实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均衡发展。如果没有这些前提条件,我觉得是减负很难做到的,家长的抵制也是有道理的。

  对于减负,家长还有一个担心,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比如,早放学正在上班的家长怎么接,孩子的学习时间变少,要不要上补习班,补习班会不会提高收费等等。

  陈立思认为,真正的减负,不能减责、不能减质,更不能打着减负的旗号夹带私货,同时还要尽快提质、均衡,才有可能让学生在应付考试之余有更多时间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更全面的“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社会各方面群策群力,贡献集体力量与智慧。

  陈立思:把课业从数量上减下来产生了两个新问题,第一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第二学生多余出来的时间不用在学习上,应该怎么使用。农村孩子作业留的少了,走出校门后又该去哪里,跟爷爷奶奶在一起,没有更多玩耍的地方,这也是家长的顾虑。另外这些孩子活动的场所,是不是安全,能不能有健康的活动,让孩子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所以一方面要疏,一方面要导,不能简单的一刀切,不能简单的把孩子的减负理解为减少孩子在学校待的时间。以前我们有一些青少年活动场所,后来这些活动场所多数改为经营性的了,这也是广大家长不满意的地方。希望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来讨论和思考,究竟怎么培养青少年。学校是第一责任,但并不是全部责任,希望社会工作部门、机构、居委会等都贡献一部分力量和智慧。

[责任编辑:孔明 王肖军]

编辑: 孔明

时评|实现学生减负目标不能单靠一纸行政命令

最近,各地教育部门减负新规频频出台:江苏省发布最严“减负令”,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作业;浙江省“减负令”除延迟到校时间外,部分地区还试行“中学生做功课至晚上10点可以选择不做”“小学生晚上9点可以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