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回乡还是留城?专家:过年要过心 该回家看看

2017-01-19 15:0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19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回乡还是留城,每到年末岁尾外漂族的内心纠结,是城乡原住民们所无法体会的。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回家过年”的象征意义几乎不言而喻。这既是一种致敬故乡的独特仪式,也是维系亲缘纽带的必要姿态。当然,近些年来,所有这一切,似乎正在“新世代”间悄然变化。

  现在每到过年,城市就会上演“空城计”,而日常空旷的农村在过年期间会变得热闹和拥挤起来。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魏永刚认为,回乡与不回乡,给城乡之间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其实是象征着社会的一种进步。

  魏永刚:有句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可以说,过年回家是一种情感选择。这种选择的前提就是“家在远方”。这些年来,人们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外出上学、就业和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家在远方”也越来越多。把家丢在远方,对个人来说,是一种情感牵挂,对于社会来说,却是城乡关系的一个新特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看到,“回家”与“留城”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这些年我们都熟悉一个词汇叫“城乡二元结构”。城与乡千百年来就是两个对立的元素。城乡交流从没中断,但总很有限。“回家过年”这样的个体行为,如今,让偌大的城市感到“找保姆难”“小时工难”等等困难,这让我们切身感受到城乡关系比任何时候都更密切。放在一个时间段来看,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回乡过年热闹,留城过年自在;回乡过年破费,留城过年冷清,这样两难的选择总是会困扰着异地务工者。记者近日在多个城市采访发现,大城市“空城”现象已经在逐渐缓解,务工者年龄越来越以80后、90后为主,更适应城市生活的他们,城市归属感萌芽,更愿意避开春节人潮,选择拥抱新的生活,留城过年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对此,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魏永刚表示,不管是留城还是返乡,如果都是大家发自内心的选择,就必须更好地实现社会意义上的城乡协调,这样就会使农民在城市里也能找到情感归宿,满足节日情感需求。

  魏永刚:人们纠结于过年“回家”还是“留城”,也是一个提示。当城市和农村的人员交流已经密不可分的时候,社会人文环境还没有实现应有的协调,所以,有很多人要回家过年。而那些放弃回家而“留城”过年的人,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经济原因。我有好几个农村老乡在城里打工,去年春节就有十几个人几乎都不回家过年。原因归结到一点就是春节这几天工资高。

  节日总是包含着很多人文和情感的因素。完全因为工资高等经济原因留在城里过年,其实不是一种自愿选择,他们的节日情感需求无法满足。要让回家和不回家都成为自愿选择,就必须更好地实现社会意义上的城乡协调,使农民在城市里也能找到情感归宿,满足节日情感需求。这恐怕也该是我们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人们回家的匆匆脚步,留城的心头纠结,提出的都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这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的体重之义。

编辑: 孔明
关键词: 回家过年;故乡;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