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三农时评

[三农时评]一张“特殊”毕业合影引发的思考

2014-04-04 09:34:00  来源:央广网  说两句  分享到:

  编者按:近日,有网友就上传了一张“特殊”的毕业合影。照片上身穿学士服的年轻人名叫披素·席塔拉坤,毕业于泰国清莱皇家学院,站在他身边的老人是他年迈而且残疾的父亲。披素说,自己有很多次都想放弃学习,但周围的人给了他很多帮助,当拿到毕业证书后,他的第一件事就是穿着学士服回到农村老家和父亲合影。都说养儿不易,而农村家庭供出一名大学生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当顺利毕业之时,这些未来的栋梁是否也应该像披素一样,第一时间把这份荣誉与辛苦供自己读书的父母分享;从农村走出来的学生们,又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养育自己的这一方乡土和乡亲?

  央广网北京4月4日消息(评论员朱启臻)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这些年在我们国家,由于某种原因,城镇化、工业化这个过程当中,大家都把离开土地、离开家乡、离开农业作为一种“自豪”。那么对于我们价值观存在问题,很多人就不愿意再回到农村、不愿意再回到家乡,甚至有的大学生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父母是农民。以远离农村、和农村农业没有关系为自豪,这种情况是存在的。最近这些年,大家不断地在反思,我们的教育应该怎么样培养人?把人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还是一个片面地追求功利的人?在教育界大家也在反思这个问题。

  这些年我们看到,包括总理也提出来,要记得住“乡愁”。人们开始研究乡村的价值,来研究返乡的现象。很多青年他们大学毕业以后,愿意把自己学的知识回报乡村父老、到农村去创业,靠自己的知识来改变家乡的面貌,这种情况也越来越多。我们中华民族是农耕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乡村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我们很多人是从乡村走出来的,但是我们的乡村还面临着贫困和落后的一面。怎么样把农村建设好?应该成为我们新一代大学生和知识分子的重要使命。我们无论将来走到哪里,无论变成有钱人还是有文化的人,我们都不应该忘记生我们、养我们的乡村,不应该忘记我们的父母。所以感恩和回报,这样优秀的品质,应该在新的情况下不断得到发扬和继承。

编辑:陈江南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