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乌梁素海:碧波重现鱼虾满舱

2017-08-01 17:12:00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张五四 本报记者马晓刚

  乌梁素海是内蒙古重要淡水渔业基地之一。上世纪60年代,生产建设兵团落户这里。当年的兵团战士回忆说,年轻的时候在乌梁素海捕到30多斤重的鱼是常事,那个时候乌梁素海有鲤鱼、草鱼、鲢鱼、白条、泥鳅等20多种鱼,年产量好几千万斤。捕鱼的人吃鱼时不用带水,直接将湖水舀在锅里煮鱼就行,只放一把盐,炖出来的鱼那叫一个鲜美。

  这个被当地人称为“鸟的世界,鱼的乐园”的地方,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罕见的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大型湖泊,也是地球同纬度最大的湿地、黄河中上游及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200多年前因黄河改道而形成的乌梁素海,处于我国三大特大型灌区之一的河套灌区。而河套灌区90%以上的农田排水都进入到乌梁素海,给这个地处干旱地区的湖泊补水的同时也过度补充了氮、磷等“营养”元素。此外,流域内排放的城镇生活废水及工业污水也是污染乌梁素海的重要原因。2008年和2010年,乌梁素海曾经两次大面积发生黄藻,核心区水域被覆盖,引起水体污染,湖区野生鸟类和鱼类的栖息生存环境受到极大威胁。

  由于治理资金不足,有“塞外明珠”之称的乌梁素海正在一点点地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作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渐渐消失的乌梁素海,不仅会丧失调节气候的功能,甚至会给当地乃至京津地区带来灾害性天气。拯救乌梁素海,已经刻不容缓。

  2008年,乌梁素海由巴彦淖尔农垦局移交到河套灌区总局,由渔场更名为乌梁素海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当时,乌梁素海的治理主要是引入黄河水稀释湖水,疏通航道,促进水循环,芦苇田园化管理,打捞生长过盛的水草植物“黄苔”,同时积极联系投资商引进项目,但治理效果并不明显,没有了好的水源,引进的投资商也打了退堂鼓。

  记者再次来到乌梁素海,正值7月。当地人说,你要再晚来一个多月,这里的螃蟹就肥了。来过乌梁素海几次,过去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螃蟹。更让人称奇的是,去年,湖区还举办了一次螃蟹节。

  乌梁素海的又一次变化,不得不说到一个人。他叫马留功,2011年,他率领河南大湖公司高层团队,根据在华中地区多年积累的生态养殖、管理及市场销售经验,与内蒙古乌梁素海实业公司合资,组建了治理开发公司。通过实际调查,并多次邀请全国一些知名专家会诊,制定出“以鱼牧草”“以鱼控藻”“以水养鱼、以鱼净水”的生态养殖方案,并采取边试验、边开发、逐步实施的办法。这一规划见到了效果,乌梁素海的养殖功能和生态功能,正在大面积恢复中。

  老马介绍说,几年来,他们每万亩就投放了200万斤以上大规格草鱼种对水草进行集中式啃食,第一年开发净水水面1.5万亩,随后逐年扩大开发面积,现已开发9万亩。同时,根据中华绒螯蟹喜欢摄食水草的特性,科学合理地投放中华绒螯蟹幼体,清除水草效果明显,使得开垦过的水面形成风浪,水体上下层交换、对流加强,空气中的氧气自然溶入增多,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光合作用明显加强,养殖功能逐渐恢复。

  经过6年的摸索治理,该公司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生物、化学、物理等综合人工干预的办法,为后期剩余面积的治理积累了成功的经验。目前,乌梁素海养殖区水质明显好转,鱼获物由最初的单一小型鲫鱼发展到鲢鱼、鳙鱼、草鱼、鲤鱼、黄颡鱼、鲶鱼、鳜鱼、五道黑以及青虾、河蟹等近20个品种,鸟类资源迅速丰富。2016年产出商品鱼类500余万斤,青虾、河蟹60余万斤,水产品产值接近5000万元。

  坐上快艇,记者在湖中走了一圈,时隔近10年,又感受到了乌梁素海蓝天白云下碧波荡漾,苇丛如诗如画,百鸟啼鸣婉转的美丽自然景观。因为这里的鱼蟹和美景,游客也回来了,旅游业和第三产业快速升温,乌梁素海已形成产业带动、和谐发展的稳定局面。

编辑: 孔明
关键词: 乌梁素海;碧波荡漾;鱼虾;底栖生物;黄苔

乌梁素海:碧波重现鱼虾满舱

乌梁素海是内蒙古重要淡水渔业基地之一。2008年和2010年,乌梁素海曾经两次大面积发生黄藻,核心区水域被覆盖,引起水体污染,湖区野生鸟类和鱼类的栖息生存环境受到极大威胁。因为这里的鱼蟹和美景,游客也回来了,旅游业和第三产业快速升温,乌梁素海已形成产业带动、和谐发展的稳定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