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那些惊艳世界的农业科技 都是“中国智造”

2017-05-28 21:06:00来源:中国乡村之声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0周年成就展暨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致信祝贺,向全体农业科研人员和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

  习近平说,中国是农业大国,有着悠久农耕历史和灿烂农耕文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要立足我国国情,遵循农业科技规律,加快创新步伐,努力抢占世界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牢牢掌握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主动权,为我国由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农业与人们的吃、穿、用息息相关,

  我们每天都享受着农业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

  不过,

  你知道中国的农业科技有多牛吗?

  一颗水稻种子改变世界

  提到农业科技,很多人都会想到杂交水稻和袁隆平。

  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在1973年率领科研团队开启了的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在数年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美国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说:袁隆平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到了后面,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并将引导中国和世界过上不再饥饿的美好生活

  从1979年首次走出国门、在美国开花结果开始,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对世界减少饥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如今,袁隆平老先生依然在水稻研究上奋斗着。在今年举办的首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上,袁隆平透露了关于第五期超级杂交稻培育的最新进展——攻关每公顷产量17吨。他说,这一目标有九成把握可以实现。

  夏玉米产量的世界纪录,屡次被这个中国人刷新

  在世界玉米栽培史上,有两个人必定载入史册:一个是美国的华莱士,世界春玉米高产纪录的保持者;一个就是中国的李登海,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的创造者。

  那是1972年,在村里担任农科队队长的李登海看到了一条新闻——美国的春玉米最高亩产达到了1250公斤,创造这个纪录的就是华莱士。“那时我国的玉米亩产量只有一两百公斤,而美国的最高产量却是我们的8到10倍。”李登海说,看到那条新闻后,自己反复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美国人行,中国人就不行?“后来,我给自己定下了一生的目标: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1989年,李登海培育的中矮杆、抗倒伏的紧凑大穗型“掖单13号”玉米,创造了新的夏玉米世界纪录,亩产1096.29公斤,这是我国第一个具有亩产1000公斤以上高产能力的夏玉米

  2005年,李登海利用通过种质资源创新育成的紧凑型超级玉米新品种,创造了亩产1402.86公斤的夏玉米高产纪录。

  2013年,“登海618”创下了亩产1151.65公斤的百亩丰产方全国高产纪录,为夏玉米区玉米高产树立了样板。

  水稻、玉米的生产对于农业发展、国家粮食安全十分重要。而农业科技的发展,其实也蕴含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咱们举个例子

  黄瓜为什么会变苦?其中蕴藏大秘密

  黄瓜是大家餐桌上的常客。尽管它如今已变成一道可口的蔬菜,但在一定条件下,仍会变苦。苦味在果实中的存在,不仅影响黄瓜的品质,也会影响农民的生产效益。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员、深圳农业基因组所副所长黄三文博士领导完成的黄瓜苦味合成、调控及驯化分子机制研究,成功揭示了黄瓜发苦的秘密。这项成果以长篇幅论文的形式发表在2014年11月29日出版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

  红线标出处为黄瓜“苦因”研究成果论文

  据黄三文介绍,黄瓜苦味的形成,主要与葫芦素有关。事实上,黄瓜苦味物质葫芦素还是天然药物开发的“富矿”。现代医学证明,它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可与其他抗癌药物一起用于癌症治疗。因此,此次葫芦素合成和调控机制的破解,也为将来开发和合成治疗癌症药物提供了新思路

  “可以说,谁控制了基因组,以后谁就有可能控制了整个生物产业的发展。”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农业方面,基因组学是一项关系到25亿农民、11000亿美元产业规模的技术,成为现代农业基础研究中的“火车头”。“因此,这一成果是我国推进基因组学研究、提升民族种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所取得的又一成果”。

  农业科技的发展,不仅有品种上的创新研究,还涉及到很多方面

  这项治理,被誉为农业科技战线上的“两弹一星”

  黄淮海平原包括冀、鲁、豫、皖、苏5省和京津两市的298个县,有耕地2.8亿亩。由于受季风多变气候影响,这里曾长期遭受盐、碱、旱、涝危害,粮食不能自给,严重依赖“南粮北调”,每年吃掉国家10多亿斤返销粮。

  在这片土地上,一项被称为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业科技大会战、农业科技战线“两弹一星”的行动开展了起来。这就是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综合治理

  从1973年开始,由农业部主持,设立12个试验区,开始了跨部门、跨行业、多专业、多学科的大型协同科技攻关。

  现在,我国已经成功实现了对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治理,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攻关所获的67项重大科技成果中,有16项达到国际水平,12项填补国内空白,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无数代农业人贡献着自己的智慧,洒下了自己的汗水,为国家、为群众取得了很多农业科技成果。不少成果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引领着世界的风向。而这种钻研的精神和领先的劲头,古已有之。

  中国古代那些领先世界的农业科技

  最早养蚕,在两千年前传入朝鲜、越南、日本,后来传到欧洲诸国。

  我国是最早饲养猪、鸡、鸭、马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用杂交方法培育骡的国家。

  两千多年前修建了我国最早的蓄水灌溉工程——芍陂水利工程。而四川的都江堰,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的水利工程。

  《齐民要术》中关于农学和生物学的知识,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达一千多年。

  本文综合来源:大众网-山东24小时、烟台日报、农民日报、南方日报、每日经济新闻、光明日报等

  版权声明:本文已注明来源,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编辑: 孔明
关键词: 超级玉米;黄瓜;夏玉米;农业科技成果;农业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