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黑龙江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 加快转型发展促振兴

2017-04-27 16:16:00来源: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张桂英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是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重任,被誉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农业在全省经济大局中也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是龙江全面振兴发展进程中一支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

  省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全省农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两次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争当全国现代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为目标,不断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持续加大农业改革力度,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全省粮食综合产能、农机化建设、规模化生产、现代生态农业、绿色食品产业、综合经营性合作社发展等领域全国领先。

  黑龙江农业对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维护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龙江全面振兴有重要作用,对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粮食安全、示范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

  粮食生产贡献突出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省农业生产实现“十三连丰”,粮食产能相继登上7个百亿斤台阶,粮食总产连续7年保持1000亿斤以上,连续6年位居全国首位。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北方14省(区)粳稻生产的一半以上,大豆面积和产量占全国1/3左右,春玉米面积位居全国第一。在调出省的粮食中,大豆净流出量占全国90%以上,粳稻占60%以上。水稻、大豆两个粮食品种对缓解区域矛盾和品种结构矛盾,确保全国粮食供需总量平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全省粮食产能提升潜力巨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措施到位,能够快速形成现实的粮食增产能力,国家需要粮食就能产得出。

  绿色供给优势明显

  全省开发时间较晚,土壤、水体和大气等污染程度较轻,大草原、大湿地、大森林造就了山青、水秀、土肥、田洁的优良生态环境。地处高寒高纬度地区,生长季光照足,昼夜温差大,农产品干物质积累多、口感好、营养丰富,冬季冻结休耕时间长,病虫害发生少,化肥农药投入水平低,具有开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全国绿色食品生产最早的省份。农产品素以品质优良、有机安全、非转基因著称,是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省外销售额超过千亿元,产品遍布全国、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金”字招牌和一张靓丽名牌。

  农业生产水平先进

  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5634.2万千瓦,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保有量达3.3万台,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5.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多个百分点,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尼尔基引嫩扩建骨干一期、三江平原大型灌区等一批大型农田水利控制工程、水源工程和田间配套工程基本建成并发挥作用。全省农业标准化程度达90%,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集成示范基地450个,辐射面积5368万亩,种业水平全国领先。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5%,位居全国前列。黑龙江垦区是全国最大的垦区,耕地面积4363.4万亩,占全省近1/5,已实现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现代农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农业综合改革领先

  作为全国唯一的涉及现代农业改革的省级试验区,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金融保险服务、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和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五大创新”改革。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现有农民合作社8.9万个,家庭农场(专业大户)10.9万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50个,特别是现代农机合作社达到1359个,带动200亩以上土地规模经营1.2亿多亩,不仅数量全国第一,而且创造出以克山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为代表的土地入社为主的机制创新经验,被农业部批转全国推广。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总额达到143亿元。在全国率先开展农业互助保险。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战告捷,示范引领全国。

编辑: 孔明
关键词: 现代农业;农业综合;黑龙江垦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