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滚动新闻

央广网

重庆农业综合开发探路山区特色现代农业

2016-11-06 12:12:00 来源:人民日报

  钱往哪投?地该咋种?重庆农业综合开发探路山区特色现代农业——

  山地换了新“种法”

  本报记者 赵永平

  “3亩地分7块,大机器进不来,有水浇不上。”重庆大足区铁山镇建角村农民黎中全,年年为种田发愁。

  这也道出许多重庆农民的无奈。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并存,山地丘陵面积占了75%,中低产田占60%以上,农民人均耕地仅1亩。这样的条件,农业咋发展?种地咋赚钱?

  深挖山区优势,重庆农业综合开发强基础、转方式、扶产业,山水田林路齐头并进,打造山区特色的现代农业。小田变大田,水流到地间,项目区规模连片,农民看到了希望。黎中全感叹:“过去只能种一季稻谷,现在能种菜、养小龙虾,一亩顶原来几亩地!”

  结构怎么调?

  集中投入建高标准农田,咬定“特色”,山地也能生金

  种啥赚钱?一直是建角村支书明文德的头疼事。

  建角村3200人,只有2500亩水田。“说是水田,过去用水一大难。”明文德说,上游廖家沟水库离村里不到10里远,但渠道年久淤积,浇地只能到附近河沟抽水,三五亩地浇一遍,要两台柴油机抽一天。“一年一季稻,怎么折腾也不行。”

  改地、改水,2015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落户铁山镇,集中投入,水库串山塘,山塘连灌渠,建角村的“巴掌田”成方连片,成了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

  突破基础瓶颈,土地活了。村民肖建军种起了油菜和莲藕,他说:“大机械进田,浇地省钱方便,一年下来,稻油轮作一亩多挣700元,莲藕亩收入近万元。”

  新型经营主体来了。在外打工的谢云灿,回乡创办小龙虾养殖合作社,流转土地500亩,搞起“稻虾共生”生态种养。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谢云灿算了笔账:一年两季虾,亩产400多斤,按现在行情,一斤虾卖30元,亩收入轻松上万元。

  “项目区搭台,调结构顺其自然,路子对了,山地也生金。”明文德说,“万元田”变成现实、成了方向,村里土地流转面积达70%以上,“稻+虾”“稻+油菜”“稻+菜+菜”等模式不断涌现。

  财政支农钱往哪花?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唐双福认为,要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解决农民想办又办不了的难题。

  重庆的做法是咬定“特色”不放松,围绕七大特色产业,统一规划、科学布局,通过高标准农田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形成优势产区和优势产业带。

  忠县特色是柑橘,项目区修塘、通路、改良品种,如今“半城山水满城橘”,35万亩柑橘基地惠及22万果农;巴南特色是茶叶,造梯田、提品质,茶叶产值5年增长近20倍,茶农亩均收入达3000元;江津特色是花椒,推进标准化、产业化,青花椒占据全国60%的市场,年产值达10多亿元……

  “十二五”期间,重庆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投入150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29万亩,直接受益农户99万户,亩均增收300元以上。一个个项目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山区特色农业展现新图景。

编辑:孔明

关键词:特色;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青花椒;特色产业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在特色小镇中留住乡愁(新论)

用特色产业激活经济发展,用特色文化保留乡土气息,才能从发展与精神两个层面定义特色小镇的“特色”,让居住其中的人既有现代生活、又有情感归宿  城镇化与乡愁,就像两根相互缠绕的绳索,在现代人的心灵中起伏。

2016-11-01 07:30:00

发改委特色小镇指导意见:防止东施效颦一哄而上

随后,广东、江苏、河北、贵州、福建等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推进特色小镇发展的相关指导意见。此次《意见》指出,要求从各地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挖掘特色优势,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彰显小(城)镇独特魅力,防止照搬照抄、“东施效颦”、一哄而上。

2016-11-01 06:08:00

安徽:产业脱贫主打“特色”牌

[治国理政新实践·安徽篇]安徽:产业脱贫主打“特色”牌,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路子,为了更加有效的利用贫困地区的农业特色资源,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安徽省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促进农业增效,贫困人口增收。

2016-06-01 10:54: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