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滚动新闻

央广网

科技小院让农民实现增产增效

2016-09-12 15:26:00 来源:农民日报

  中国农业大学科研人员在《自然》发文

  本报北京9月11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诸葛亚寒)记者今天从中国农业大学获悉,国际顶级刊物《自然》8日发表研究论文《科技小院让中国农民实现增产增效》,这一成果由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的14名研究人员经过8年合作研究完成。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张卫峰和入驻曲周科技小院的第一位研究生曹国鑫为共同第一作者,张福锁教授为通讯作者。

  记者了解到,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的科技人员长期扎根基层、在农村建立科技小院,与农民共同剖析增产增效的限制因素,创新集成适合当地条件的增产增效技术。

  以科技小院为平台,科技小院的师生们整合科研机构、政府和市场多方力量和资源,探索提升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和大面积实现区域增产增效的技术途径和组织模式。创新的科技小院模式不仅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推进我国农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小农户为主的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有广泛的借鉴作用。

  在科技小院入驻河北曲周5年后,当地农民知识水平大幅提高,高产高效技术采用率从2009年的17.9%提高到了53.5%。2009~2014年,全县粮食单产实现了试验基地产量水平的79.6%,全县粮食总产增长了37%,养分效率提高20%以上,农民收入增长了79%,曲周一跃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曲周的这一转变就是依托科技小院应用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理论和技术实现的。通过产量差分析、农户参与式技术创新、农户组织模式创新与技术扩散途径创新等手段,科技小院的师生们系统破解了小农户增产增效的关键限制因素,集成创新了适合当地条件的增产增效技术,找到了农户大面积应用技术的有效途径。

  论文发表当日,《自然》杂志配发的评论文章说:“科技小院让国际学术界开始思考在农业生产一线讨论产量差真正意味着什么?科技小院团队在农业生产一线中诠释了产量差的真正内涵。”

  美国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维托塞克和美森认为,科技小院模式非常重要,提供了农民与科学家交流、农民创新、不同服务主体协作的平台。《自然》杂志审稿人、国际小农户可持续发展研究专家吉勒评价说,这是迄今国际上关于大面积推动小农户增产增效的典型成功案例,是全球提高粮食产量、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据悉,自2009年在河北曲周建立第一个科技小院以来,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以全国养分资源管理协作网为依托,已在全国21个省市建立了81个科技小院,先后有30多名教师和200多名研究生进驻科技小院,探索不同区域、不同优势作物、不同经营主体条件下农业转型的技术、应用模式和区域大面积实现的途径,取得了丰硕成果。

编辑:王肖军

关键词:小院;增产增效;高产高效技术;农民收入增长;科技人员

说两句

相关阅读

郑州78岁老人成社区“总经理 ”为邻居省钱搬一天砖

2016-07-11 09:12:00

科技小院,一条立地顶天的道路

慕尼黑大学教授带领师生与科技小院联欢。她如一粒火种,从2009年在河北曲周县白寨村诞生开始,就将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学生培养深深扎入广阔的土地与农民中间,尽管火光微茫,却释放着巨大的能量。曲周范李庄村“三八”科技小院,由刘瑞丽、高超男、龚婷婷3个女研究生创办,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村留守妇女。

2015-12-24 17:12:00

吉林省农安·哈拉海科技小院揭牌

近日,农安·哈拉海科技小院揭牌仪式在吉林省农安县哈拉海镇东方红村举行,这是吉林省第一所自建的科技小院。农安·哈拉海科技小院将紧密围绕农业规模化经营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重点开展农业规模化种植技术集成创新,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助推吉林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2015-07-14 03:01:19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