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滚动新闻

央广网

西和乞巧节:老民俗“巧”生多重效应

2016-08-12 11:13:00 来源:农民日报

  ▲农妇们在家中探讨刺绣

  ▲特色刺绣

  ▲隆重的乞巧祭祀活动

  (本组图片为资料图)

  张娟本报记者蒋培玲

  8月9日,在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晚霞湖畔的织女雕塑前,姑娘们将手袢系在一起,连成“长桥”,依依不舍地送走巧娘娘。一年一度的乞巧节结束了,但乞巧文化给西和县带来的变化仍在继续。

  近年来,西和县把乞巧文化保护传承和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旅游发展、电子商务、劳务输出等深度融合,积极融入“互联网+”“文化+”和旅游元素,加强乞巧文化活态传承和生产性保护,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成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深度挖掘“乞巧节”文化内涵

  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在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晚至七月初七,西和县未出嫁的姑娘都会参与隆重的乞巧祭祀活动,祈求“巧娘娘”保佑自己聪慧、灵巧,婚配如愿,生活幸福。

  西和乞巧节,是全国范围内保存最为完整、历史最为悠久的“七夕”民俗活动之一。它集诗词歌赋、音乐舞蹈、工艺美术、劳动技能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节日民俗文化活动,活跃在西汉水流域的近20个乡镇、300多个村,经常性参与的有50多万群众。因其持续时间之长、参与女性之多、传承之久远、唱词之淳朴、情感之真挚、程式之完整、在全国绝无仅有,被誉为中国古代乞巧风俗的“活化石”,被增补录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近年来,为保护和传承“活化石”,陇南成立了乞巧文化研究会,创办《乞巧》杂志,以乞巧为题材,创作了大型秦腔剧、微电影、动漫片、连环画和主题曲等一批文艺产品。在保护中,注重原汁原味,扶持培养了一批乞巧文化传承人;注重产业发展,如今形成了“乞巧坊”10大系列200多个产品,带动妇女就业近万人;注重文化宣传,2006年至2016年,先后成功举办了八届乞巧文化活动;并配套西和乞巧文华苑、漾水风情线等72个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全面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带动旅游收入2.8亿元

  距离西和县城不到10公里的姜席镇,其中有6个村落就坐落在晚霞湖周边,因为该地的乞巧民俗活动保留较为完整,当地政府将其打造成乞巧民俗村。

  14岁的姚会琴从小在晚霞湖旁长大,听着“牛郎织女”的传说,知道乡亲们口中的“巧娘娘”便是天上的“织女星”。她与同龄的任佳佳,在今年参演了当地一台大型原生态情景歌舞。该舞剧将时长七天八夜的乞巧过程完整地表现出来。

  西河县委副书记、县长郝爱龙说,乞巧民俗村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这些民俗村都具有浓郁的乞巧文化氛围,建筑风格上,把西和传统四合院与乞巧文化元素有机融合起来,村庄风貌独具特色。

  这里家家户户都是乞巧人家,随处可感受领略原生态的乞巧民俗文化。湖边有自行车租赁点、农家乐,七夕前后前往该地,租辆自行车来一场环湖行,走在路上便能看到走街串巷拜巧的乞巧队,姑娘清脆的歌声耳边萦绕。

  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本由未嫁姑娘参与的民俗活动,近几年当地妇女也开始参与,将其当做一场盛大的节日生活,成了当地旅游的一张名片,吸引众多中外游客来此观光。据西和县旅游局统计,2014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6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

  “巧嫂”“巧妹”巧致富

  道鞋垫、枕头、荷包、吊饰……走进西和县石堡乡包集村妇女手工刺绣示范基地,随处可见做工精美、针脚细腻、栩栩如生的绣品。

  “巧”是姑娘们对人生的憧憬,而“巧”也成为是西和人改变命运的法宝。近年来,传统手工刺绣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随着历届“中国乞巧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以绣花枕头、鞋垫等为主的乞巧文化产品不断走俏,使刺绣产品由妇女“赠品”转为妇女增收的“商品”。2015年,西和县文化旅游产品线上销售额达到1000多万元,带动2000多名农村妇女从中受益。

  西和打造出“巧嫂”“巧妹”“巧汉子”劳务品牌,数万乞巧儿女走出大山,活跃于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劳务市场。

  此外,西和县还把发展乞巧文化与推动妇女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在扶贫攻坚行动中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积极实施妇女发展项目带动工程;突出“互联网+”“文化+”,扶持培养了一大批女书法家、女艺人、女电商、女个体户等。

  西和县电子商务中心副主任陈栋介绍,电商带动了周边老百姓参与种植、养殖,比如养殖黑鸡,野猪等。

  王喜俊是西和县卢河乡草川村村民,2014年以前,他还是上海一家电脑装配厂的工人,靠着打工以及家里干农活,每年能挣到3万多元。打工期间,他看到东部沿海地区电子商务发达,又想到家乡大量的特色农产品以及民俗产品销路不畅,无人问津,便琢磨自己开网店。

  “网店除了卖一些农产品外,还经营当地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产品麻纸。”王喜俊说,“现在每年收入能达到6万多元,比打工收入高了很多。”

  截至2016年7月底,全县有电商1215家,每年销售额在2亿元以上,直接带动1.1万多人就业。

编辑:王肖军

关键词:乞巧;乞巧节;民俗文化;民俗活动;西和县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向世界说明中国——走进中国乞巧文化之乡·甘肃陇南

阿尔及利亚驻华大使艾哈桑·布哈利法,德国驻华大使馆财经参赞诺伯特、向世界说明中国文化交流活动组委会秘书长崔江红应邀出席开幕式。陇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东新,向世界说明中国文化交流活动组委会秘书长崔江红以及省政府外侨办有关负责人,西和县县委书记曹勇、礼县县委书记方新生和市政府外事侨务办负责人参加会见。

2016-08-05 17:30:42

广州:乞巧工艺走进非遗课堂

每年8月的广州乞巧文化节即将开始,作为今年乞巧节的热身节目,“乞巧工艺走进非遗课堂”7月30日在广州地铁举行,在传统“巧姐”的指导下,很多零基础的市民都可以做出精美的手工艺品。

2016-07-31 15:16:00

第八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将于8月3日在西和县开幕

7月27日上午,第八届陇南乞巧女儿节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据悉,中国油橄榄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暨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国际论坛将于8月1日至2日在陇南市武都区举办。

2016-07-28 15:24: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