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滚动新闻

央广网

开江:社会化服务助力全程机械化

2016-05-16 16:20:00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本报记者李传君

  四川省开江县耕地面积39万余亩,六成以上分布在小平原和平坝地区,为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年来,开江县提出实现农业全程机械化的目标。

  截至去年,开江县农机总动力达26.8万千瓦,完成机耕面积35.5万亩、机播面积5.6万亩、机电灌溉面积15.2万亩、机械植保面积6.43万亩、机收面积22.5万亩。全县农机耕、种、收综合水平达42.6%,实现粮油总产量28.38万吨,比上年增长2万余吨。

  “我们的办法是每个乡镇发展一个农业综合服务机构,服务面积均达到3万亩以上,逐步实现大小春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彻底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把撂荒土地全部耕种起来。”开江县农业局总农艺师陈文耀说,目前已有一半乡镇实现了这一目标。

  原料需求催生农机专业合作社

  4月下旬,开江县任市镇黄泥塝村迎来插秧季节,按理说,这样的大忙时节家家户户应该均在田间地头忙碌,而实际却并非如此。忙碌于田间的是五六台插秧机,一阵阵呼啸而过,明晃晃的水田里均匀地植入绿油油的秧苗。

  黄泥塝村临近重庆市开县,来村里机插作业的是开县人胡世华,他在开江境内流转了黄泥塝等3个村800余亩稻田,加上在开县境内的1200余亩,连成一片的有2000多亩。

  2010年时,胡世华在开县办起一家米厂,逐步发展成年产大米3000吨的规模,这需要至少5000亩稻田为他提供原料。然而处处土地撂荒让他时常为原料发愁,于是一横心便自己流转土地种水稻,除了自己家乡的土地外,他还把目光锁定了临近的开江县任市镇。

  从最初的100亩到现在的2000余亩,胡世华摸着石头过河,他认识到,唯有全程机械化才能大幅降低原料成本,为大米加工环节挤出更多的利润空间。于是,胡世华开始购买各种农用机械,如今他共拥有机耕、机插、机收、机烘等机械16台,并成立了合作社。

  “尽管实施全程机械化,每亩成本包括土地流转费在内也在1000元左右,目前水稻的亩产量大概为1100斤-1200斤,每亩的利润也只有一两百元钱,很微薄。”胡世华说,“但无论怎样也比纯购买原料利润高得多,因此我还要继续扩大规模,计划到明年,基地面积要达到5000亩,实现原料全自给自足。”

  “我们这里虽然农业条件较好,但年轻人还是大部分外出务工,土地撂荒不少,因此引进胡世华这样的业主来流转土地耕种,非常适合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任市镇政府有关人员说,以黄泥塝村为起点,明年将再拿出2000余亩让业主流转。

编辑:孔明

关键词:农机专业;机械化;开江县;社会化服务;专业合作社

说两句

相关阅读

河南农机合作社达5923个 承担和组织开展跨区作业

3月24日,记者从河南省农机局了解到,目前全省农机合作社达5923个,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大省,河南省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与粮食核心区建设、高标准粮田建设对接,持续完善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功能。

2016-03-25 09:42:00

新春孕育新希望

2月18日,山东省邹平县孙镇亨通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手信长斌(中)和他的伙伴们检修农机备春耕。新年伊始,山东省邹平县各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种粮大户、农业示范园及农业职业经理人、农机手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抓紧时机,积极准备春耕,谋划新春生产,孕育新年新希望。

2016-02-21 12:26:00

“2015年度河南十大‘三农’新闻人物”候选人公布

事迹:创建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社员12000余户,辐射荥阳市优质小麦和玉米种植80000亩以上;2015年合作社净增产粮食800多万公斤,收入增加1200多万元;合作社拥有2000亩无公害基地,注册了农产品商标。

2015-12-28 09:57: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