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滚动新闻

央广网

[爱在乡村]“永不移动的界碑”—记边疆牧民宝汗戍边三十年

2016-01-31 16:50: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31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在中蒙边境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红山农场,有一位哈萨克族牧民宝汗·埃恩赛根,他30年如一日坚守中蒙边境,放牧巡逻护边。如今,他又把自己的儿子送到边境牧场,接过老一辈兵团人的戍边重任。这对父子被称作“永不移动的界碑”。

  寒冬腊月,地处哈密的红山农场滴水成冰。大寒节气的清晨,宝汗·埃恩赛根一早就收拾行囊走出家门,准备去200公里外的苏海图边境。退休两年来,每个冬天,他都坚持去边境,看望边防战士和护边牧民,鼓励儿子坚持守边、护边:

  宝汗·埃恩赛根:我非常喜欢那个地方,那是我淌过汗水的地方。

  和过去一样,每次出门巡边、远行,老伴总会唱起哈萨克族民歌“美丽家园”,祝福宝汗一路顺利,平安归来。

  宝汗·埃恩赛根从小跟着父亲在边境放牧。1984年冬天,一位牧民在苏海图放牧,因为风雪迷路、越过边界,造成了严重的越境外交事故。宝汗·埃恩赛根知道后,主动请缨,带着妻子和年幼的儿女来到苏海图放牧、巡逻、护边。

  宝汗·埃恩赛根:冬天冷,零下四十度,雪大的很一米厚,穿着大衣、皮靴,走起来费劲,东边过去两天、西边过去两天。

  第二年春天,宝汗·埃恩赛根巡逻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山沟,发现这里远离界碑,容易造成人畜越境。情急之下他用石头堆起了临时界碑。界碑没有字就不能代表国家主权,大字不识几个的宝汗就模仿正规界碑,在石头界碑上刻上一个大大的“中”字。从此,在石头上刻写“中”字成为宝汗·埃恩赛根巡边时的最大爱好。70公里边境线、50多座陡峭山峰,一个冬天30多个来回,边境线上留下了宝汗9万公里足迹,也留下了石头界碑上无数的“中”字。

  宝汗·埃恩赛根:我没有上过学,“中”字比较好写,我就在石头上刻了“中”字。这么多年,刻了多少“中”字,我也记不清了。

  巡逻、护边,宝汗·埃恩赛根经常与牧民打交道。有牧民烧伤、冻伤,他用祖传医术救治,先后挽救了11个生命。苏海图牧场紧邻边防哨所,巡边时,宝汗·埃恩赛根有时会与边防战士同行。遇上暴风雪,他就把巡边战士拉进自家毡房歇脚、喝茶,躲避风雪。老兵换防时,宝汗还会主动走进哨所,与新战士谈心,交流巡逻、护边体会。战士王震回忆说:

  王震:宝汗大叔和我们一起聊天,讲述他巡边守防三十年的事情。作为边防军人,我们确实要向宝汗大叔学习,守好国家领土,坚定为国戍边的信念。

  风雨三十载,边防战士走了一批又一批,而宝汗·埃恩赛根却像钉子一样守护在苏海图边境,他看护的边境从没发生过人畜越境事件。2012年,即将退休的宝汗·埃恩赛根又把小儿子塔拉别克带上边境,劝说儿子留在了苏海图,子承父业,继续为国巡逻、护边。这次赶到苏海图边境,宝汗·埃恩赛根拉着儿子塔拉别克重走自己当年的巡边路,交代儿子坚守阵地,安心护边。

  宝汗·埃恩赛根:你接了我的班,希望你在我刻的“中”字旁刻上“国”字。

  宝汗的儿子:我知道了,我一定努力,在你立的所有界碑上都刻上“国”字。

编辑:孔明

关键词:戍边;牧民;30年;放牧;巡逻

说两句

相关阅读

锻造卫国戍边的南国铁拳

广西军区某边防团十连一代代官兵凭着英勇顽强的血性虎气和敢打必胜的过硬技能,在南疆边陲铸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防线。

2015-11-03 07:00:00

空军预警学院188名毕业学员奔赴高原戈壁

空军预警学院188名毕业学员奔赴高原戈壁卫国戍边,据介绍,该院广泛宣传新颁发的《军队生长干部学员毕业分配规定》,引导毕业学员树牢建功基层、为国奉献的理想信念。在毕业选岗中,该院学员继承发扬“雪莲精神”,纷纷要求到边远艰苦地区建功立业,以实际行动立起“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好样子。

2015-07-19 10:53:00

10名新女兵自愿到西藏军区卫国戍边

9月20日上午8时,迎着西藏初升的太阳,一架从成都飞往日喀则的客机徐徐降落,从舷梯走下进藏服役的新兵。新战士李梅(左)、李思(中)、祁瑶谣(右)来到她们向往中的雪域高原军营,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2014-09-22 08:48: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