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滚动新闻

央广网

乡村观察——铜仁:决战水困

2016-01-10 15:2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央水利扶贫10年投入56亿元,“两手发力”补基础短板

  铜仁丰水。铜仁也缺水。

  说丰水,因为境内年均降雨1200毫米左右,是西北旱区的3—4倍。

  说缺水,因为“有水用不上”。这里属喀斯特地貌,山高沟深,水低田高,连一座大型水库都没有,水再多也蓄不住。

  水困成为制约铜仁发展的突出瓶颈。2005年一场罕见大旱,全市70%的农村人口受灾,粮食减产近12万吨。

  治水治穷。2006年水利部把贵州铜仁定为首个新农村水利扶贫试点,强投入,补短板。10年时间,中央水利投入56亿元,带动铜仁水利总投资168亿元。一座座水源工程拔地而起,一条条渠道送水到田,一个个水池落户山坡梯田……饱受干旱之渴的贫困地区尝到“小康水”的滋润。

  精准补短板:

  上百个规划分类瞄准,因地制宜解水困,全市供水能力提高180%

  “穷山头,田大丘,三年两不收。红苕拌饭酸菜下,有女不嫁青杠坝。”思南县青杠坝村支书冷朝刚回忆说,村子坐落在半山腰,山脚就是龙底江,可祖辈看得见水、用不上。“没水,种啥都不行。”

  江口县太平村位于太平河边,村民也为水愁。“太平河不太平,三五年发回大水,啥也不敢往地里投。”村委会主任蒲顺国坦言。

  各地各村情况不同,水利短板咋补?“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把中央的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见到真成效。”铜仁市水务局局长汪世平说。

  摸清家底。水利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调研,哪个村水库病险,哪个村渠道破损,哪个村饮水困难,一个个难题明确具体。

  对症下药,缺啥补啥。在水利部技术指导下,骨干水源工程规划、人均半亩口粮田水利规划等上百个专项及规划编制完成。在项目安排上,重点向贫困农村倾斜,真金白银优先投向最困难、最边远、最缺水的地方。

  两条管道把龙底江水抽上青杠坝村,人均有了半亩水浇地。冷朝刚说:“别小看这半亩地,有水才能调结构,如今村民种起西瓜、大蒜、辣椒等经济作物,建起两个养殖小区,去年人均纯收入1.2万元,贫困村变成了小康村。”

  道道堤防让太平村摆脱了水患困扰。蒲顺国说,村民们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起200亩花卉、苗木基地,每亩效益能达到1万元。

  清澈的自来水冲进水缸,印江县杉树村老支书陈德贵非常激动:“过去挑水要走十几里山路,一盆水洗完脸还要洗手、喂猪,如今喝上干净的清泉水,真是幸福!”

  中央水利扶贫10年,铜仁开工建设31座水库,新建泵站468座,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064处,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52万亩。与试点前相比,全市水利工程供水能力提高180%,农村自来水通水率由35%提高到79%,有效灌溉率从18%提高到36%,累计让280万农村人口喝上了安全水。

  铜仁市委副书记阳向东说,一项项规划蓝图落地,水利基础不断夯实,逐步化解水瓶颈制约,贫困农村焕发出新活力。转方式、调结构、促增收,项目区107个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农民人均从水利扶贫中增收3600元,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92.7万人。

  “大锅水”变“市场水”:

  改革所有权、落实管理权、搞活经营权,“以水养水”解机制难题

  水利工程大规模建设,“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等问题凸显。根本原因在机制,政府之手长,市场之手短,成为农村水利面临的普遍难题。如何让“两手发力”,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成了绕不开的课题。

  思南县邵家桥镇提水站就遇到市场困境。10年前,农民赵秀兵拿出外出打工攒的33万元,在村里建起这座提水站,可村民不买账,水费收不上,运行不到1年就举步维艰。关键时刻,水利扶贫资金帮扶,对提水站进行技术改造,引导成立用水户协会,采取“433”运行管理模式:水费的40%用于协会开销,30%用于管理基金,30%用于会员股份分红。

  市场机制活了小农水。赵秀兵感慨:“提水站和村民利益绑在一起,水价一起定,收益大家分,实现了良性运行。现在用水户发展到1900多户,覆盖7个村1000多亩耕地,一年收入40多万元。”

  农民也满意。全江村村民赵占志说:“协会管水公开透明,每年一次用水户代表会,交多少钱,开销多少,都有明细账。水管、水泵出问题,一个电话,15分钟技术人员就到位,村民用水方便了,谁还好意思不交钱?”

  新模式不断推广。铜仁创新“以水养水”新机制,改革所有权、落实管理权、搞活经营权、扩大参与权,全市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1300余个,“公司+协会+农民”管水模式成为主流,确保小农水工程实现“自管、自用、自养”。

  改革向纵深推进。松桃县探索“片区管水”模式,整合原来分散的乡镇水利站,建立以小流域、灌区为单元的片区水务分局,打通基层水利服务“最后一公里”。

  激活沉睡的资源。江口县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等方式,让小农水工程走向市场。位于合心村的大坳山塘,年久失修、泥土淤积,通过拍卖明确了管护主体,几个月补修,让山塘恢复了生机。村民杨再强说:“来年灌溉可算有指望了。”作为承包人的唐思发也有账算:“山塘养鱼,发展渔家乐,算大账投入划得来。”

  水价改革跟上。思南县实行“两部制”水价,基本用水2元/立方米,超定额用水加价。农民用得起吗?“咱种的是大蒜,一亩收入近万元,百十元水费不是问题。”青杠坝村村民黎宇生说,水价中考虑了村集体公益性提留,村里的五保户、贫困户生活用水免费。

  市场化机制让“建管养用”成为一体,给铜仁水利注入新活力。

  合力增效益:

  政策杠杆撬动民间资本,部门联动显现综合效应,到2020年基本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

  水利扶贫关键看成效。

  补短板为的是兴产业,钱从哪儿来?

  整合资金打捆使用。在思南县关中坝山区现代水利试点,分洪渠、分洪闸、水源工程连成一体,种植基地管网密布,工作人员轻点手机,水肥一体系统就能精准滴灌。项目区整合水利、扶贫、国土等资金6800万元。

  “光政府投入不够,PPP模式应运而生。”思南县县长张延高介绍,在园区规划同时,就和企业、大户、合作社达成协议,政府负责水源、主管网投入,田间工程由经营主体投入。政策杠杆撬动民间资本,项目区社会资本投入2.6亿元。

  如何发挥最大效益?

  部门联动五指成拳,规划同编,建设同步。在江口县闵孝镇现代农业园,水利部门管灌溉,交通部门管修路,农业部门引技术,园区发展标准化蔬菜基地2万亩,红心猕猴桃基地2000亩,淡水龙虾养殖基地400亩,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提升水利扶贫综合效益。

  调动农民积极性,铜仁实行“民办公助”“一事一议”,建立农民投工投劳四级承诺制。江口县鱼良溪村支书杨再栋说:“国家出钱、出料,为农民办事,村里人舍得出力!”短短两个月,全村人一起干,硬是把5公里外的山泉水引进村庄。

  有水,就有了脱贫希望!水利基础为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市发展农业产业园区25个,规模化、专业化种植面积达13万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质的提升。

  铜仁市委书记夏庆丰说,这些年水利基础有了明显改善,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精准脱贫要求比仍有差距,坚持不懈补短板,不断推广可复制的经验,铜仁有信心到2020年基本解决区域工程性缺水问题。

编辑:孔明

关键词:铜仁;用水户协会;水工程;水养;农民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国家民委与贵州省政府共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省政府共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协议签约仪式,日前在铜仁职院举行。根据协议,国家民委将对铜仁职院改革发展给予指导和支持,加强对该校教学、科研的指导,支持特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积极支持铜仁职院承担国家民委相关重点科研项目,积极鼓励、支持委属高校与该校在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加强合作;积极协调委属高校教师到铜仁职院援助教学科研工作,加大委属高校、科研机构、民贸民品企业对口帮扶工作力度。

2015-12-24 10:50:28

国家民委与贵州省共建铜仁职院

原标题:国家民委与贵州省共建铜仁职院  ■通讯员 唐安民 杨校育 王一锋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省政府共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协议签约仪式,日前在铜仁职院举行。根据协议,国家民委将对铜仁职院改革发展给予指导和支持,加强对该校教学、科研的指导,支持特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积极支持铜仁职院承担国家民委相关重点科研项目,积极鼓励、支持委属高校与该校在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加强合作;积极协调委属高校教师到铜仁职院援助教学科研工作,加大委属高校、科研机构、民贸民品企业对口帮扶工作力度。

2015-12-24 09:21:32

贵州铜仁:领导干部干预插手纪律审查将严肃追责

据贵州省铜仁市纪委网消息,为从源头上遏制领导干部干预插手纪律审查活动,近日,铜仁市出台《领导干部干预、插手纪律审查活动登记备案报告办法(试行)》,划出领导干部干预插手纪律审查的“红线”,确保纪检监察机关依纪依规正常开展执纪问责工作。

2015-12-22 22:46: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