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滚动新闻

央广网

聚焦|供给侧、去库存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热词预示哪些领域将“大修”

2015-12-27 14:34:00 来源:央广网—中国乡村之声

  “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度重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围绕农业结构性改革,对“三农”工作进行了明确部署。其中,“供给侧”“结构性”绝对是今年的“热词”。那么,农产品供给出现了什么新问题?中央为什么要改革?哪些领域将要“大修”?农民该如何把握改革的新方向?

  中央首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新鲜表述,通过我国最高级别的“三农”会议,首度进入公众视野。

  会议强调,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中央提出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谓抓住了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认为,当前我国主要农产品已从过去的供需紧张状态转向紧平衡状态,部分品种还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局面,如果不进行供给端的结构改革,就难以应对“两个天花板”双重挤压,无法缓解粮食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的局面。

  农业为什么也要“去库存”?

  “去库存”“降成本”,这些更多用于工业领域的词语,这次也集中出现在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

  会议提出,当前,要高度重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加快粮食加工转化;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

  “对人口大国而言,一定规模的粮食储备必可不少。但如果库存过多,就会影响粮价的合理走势,而超量的存储规模还会加重财政负担。”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总农经师矫江说。

  链接我国粮食库存现状在粮食产量、进口量“双增”的同时,我国粮食库存总量近年来亦达到历史高位。

  国家粮食局表示,过去10年,国内粮食产量年均增长率不到3%,但库存增长率则超过8%。一些粮食主产区面临巨大的收储压力,部分品种出现了阶段性过剩的情况。

  例如,作为国家重要粮仓的黑龙江省,其粮食收购量和政策性粮食收购量在2014年-2015年粮食收购年度再创历史新高,库存大幅增加,安全储粮形势严峻。

  “粮食连年丰收是好事,但仓容压力也越来越大。”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徐鸣说,尽管去年加大“危仓老库”改造、加快1000亿斤新建仓容建设,但目前全国可储粮仓容的缺口仍不小。

我国的农产品供给真的太多了?

  在中央提到“供给侧”改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重视另一个词——“结构性”。

  “一方面,我国农产品中低端供给较为充足,另一方面放心安全的农产品供给又明显不足。”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研究员蒋和平认为,从供给侧角度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关键是要将农业生产由数量为主,逐步转向数量、质量并重上来,更加注重效益,更加满足消费者需求。

  此次会议也提出,要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使供给体系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由此,农业结构调整,就成为了改革的应有之义。

  首先,农产品的比拼,将更是“品质”的比拼。用通俗的话来说,好货总是稀缺品。如果你的产品卖不出去,不是产品本身的品质、安全就是包装、营销等方面出了问题。要知道,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已经成为“产、供、销、售后、营销”的综合型竞争,综合系数高的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中称为“好产品”。

  另外,即使已经出现供给压力的农产品,依然能通过结构调整,找到新的发展空间、赚取更多的利润。比如今年,我国的粮改饲、粮豆轮作试点全面启动。通榆县是吉林省唯一的牧业县,现有耕地600万亩、草原350万亩。在农业部确定为粮改饲试点县后,着力解决优质饲草料供应难的问题。现在,随着青贮玉米效益提高,牛羊养殖场与青贮玉米基地实现有效衔接。

  当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意味着要放松粮食生产。会议明确提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要保稻谷、小麦等口粮,保耕地、保产能,保主产区特别是核心产区的粮食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改什么?

  1. 改革目的:形成有效供给

  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2. 去库存: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

  当前,要高度重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加快粮食加工转化。

  3. 降成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等

  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

  4. 补短板:增加紧缺农产品生产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

  5. 新观念:大农业、大食物

  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6. 保底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要保稻谷、小麦等口粮,保耕地、保产能,保主产区特别是核心产区的粮食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7. 重引领: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要充分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农业支持政策要向规模经营主体倾斜,同时要注重让农民分享成果。

  8. 增动力:完善机制、政策

  要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政策,为农业结构性改革提供动力。

编辑:孔明

关键词:结构性改革;降成本;安全储粮;加强农业;结构性

说两句

相关阅读

新华社评论员:以结构性改革开创“三农”广阔天地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理念更新、体制改革、实践创新等方方面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各项部署,让改革举措、政策支撑、资金投入更好地聚焦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我们就一定能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让农业农村成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2015-12-26 12:31:10

结构性改革如何引领“三农”新走向(图)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新挑战,迫切需要加快结构性改革,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会议同时指出,要加大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发挥财政投入对结构性改革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农村。

2015-12-26 12:04:00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大举措

自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渐成为热词。“去库存、补短板”:广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升级将成为消化过剩产能,保障原材料产业稳步发展的投资亮点。

2015-12-25 23:22: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