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滚动新闻

央广网

村里的戏台 中国的以往

2015-07-22 09:37:00 来源:央广网—中国乡村之声

  很意外,也很欣慰,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一则通知,说是要把“简易戏台也将被纳入村级公共服务”。

  村里的老戏台早就没有了,即使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戏台,这些年也不大看到了。可是,奶奶时常会念叨起当年的戏台,而我的脑海里,也会立刻涌起当年在戏台下面的人群中,懵懵懂懂却津津有味地看戏的场景。

  看戏,那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文化活动。在城市里,有富丽堂皇、条件齐备的大戏院,比如北京的梅兰芳大戏院,各个省会城市的大戏院。在农村,哪有这么好的条件?

  可是,那出将入相的老戏台,却像老朋友一般时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伴随它的,是锣鼓点的叮咚和村里演员的质朴的唱腔。

  戏台之于乡村,其实远远超出了一个演出场所的意义。每一个地方的戏台,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风格,都写满了悲欢离合,还有戏台上下的人间故事。

  跟大家分享一些戏台的图片,不知道它是否能勾起相同的记忆。

  这是一座山中的老戏台,棚顶早已不在,只剩下石块砌成的柱子和台子,把那些回忆传递到他们见不到的远方去。

  戏台,其实早就融进了中国的血液里,在南方和北方的血脉之中流动不息。

  各有特色的南北方戏台,像是各地自己的老朋友,汇聚着一方人的建筑智慧和文化积淀。

  北方戏台建筑呈现一种建筑体量的厚重感,而南方戏台建筑则在繁复的装饰下更加轻盈。

  山西戏台“山花向前”,清爽大气,别样繁盛巧妙;江浙戏台“徽州三雕”,月梁形制,天外飞仙一样的唯美精致。

  歇山顶,飞檐角,古意盎然。一排临河老房子,几杯飘香新沏茶。一品戏曲,二品建筑,三品回忆,四品文化。

  你是否记得,那些穿过人潮,只为看看红脸关公的青葱岁月?

  如今的你是否还如当初那样,热情、纯真?那些在戏台上上演的百家故事,还有多少在你的回忆里嗡嗡作响?

  锣鼓喧天,丝竹盈耳。多少哀婉缠绵、忠孝节义的故事在这里幻化真实,多少波澜壮阔、云谲波诡的时代在这里光彩重生。

  剧情曲折委婉,演员水袖轻舞,观众如痴似醉。

  你是否记得,那些在光影中,弥散、聚合、升腾,最后化作的,一种说不清名字的味道。

  在没有电视的年代,这一方戏台,承载着乡村娱乐生活的太多内涵。

  “看大戏,过大年”。戏台上的光影变幻,唱词身段,和节日的欢歌一起,组成了属于中国的独特节日记忆。

  一场戏,一方戏台,一声唱段,喧闹了岁月,温暖了情怀,充实了回忆。

  若干年后,许多人会忘记某个盛大晚会,或是某个音乐会,但那一段段在戏台上下的温暖记忆,将是他们永远的珍藏。

  每当记忆回响,远离家乡到城市谋生的普通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传统年俗的回忆,在此得到温馨的呼应。

  一瞬间,一切努力都有了着落,一切漂流都有了歇脚的时候。生命不再空空荡荡,回忆不再只有人来人往。

  终点与起点由戏剧串起,在这一方戏台上,演出了中国以往的模样。

  编辑:毕润怡 夏恩博

  图片来源:互联网

  中国乡村之声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并保持转载内容的单独完整呈现。

编辑:孔明

关键词:戏台;歇山顶;徽州三雕;大戏院;演员

说两句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