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滚动新闻

央广网

农村敬老院存管理难题 多地试点公建民营模式

2015-06-11 16:02: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农村敬老院存管理薄弱难题 多地试点公建民营模式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这两天,中国之声持续关注农村敬老院的运营现状问题。记者调查发现,农村敬老院空置率高、管理薄弱、保障水平低的现象,在多个省市普遍存在。而2014年前后,一些地方政府针对农村敬老院的现状,开始推出各种试点措施,试图破解敬老院面临的困局。

  比如,“公建民营”模式,就在广西、安徽、浙江、山东等多地试点,成为目前最受关注的改革方案。什么是公建民营?这种模式能治得了农村敬老院的“并发症”吗?

  公建民营,通俗地讲,就是“公家搞建设,私人来经营”。具体到农村敬老院改革中,就是以五保老人为“纽带”,政府与民间资本的“联姻”。

  广西南宁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甘丹妮:所谓的公建民营实际上就是国家来建设,然后由民办资金注入来代为建设和管理,这个资产是国家的,但是整个后期投入,后期的建设和管理这个资金来源于社会资金。

  至于“公家”和“私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因各地政策不同,略有差异。安徽合肥的做法是,“设施包出去,服务买进来”。

  庐阳区民政局老龄办主任赵飞:由政府购买服务的这种方式,由社会力量承包经营或者我们向它购买服务,由他们进入养老服务进行运营,他们配团队、护理人员,如果床位紧张的情况下,社会老人和五保老人同时要求入住的话,当然是五保户先住。

  以五保供养金为主,租金为辅的方式,从租用敬老院的经营者手中,购买五保老人所需的床位和服务。这是试行“公建民营”的地区,为农村敬老院开出的“药方”。

  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床位应当逐步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管理运营,积极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委托管理等方式,运营公有产权的养老服务设施。南宁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甘丹妮说,这个文件,为农村敬老院的资金来源“松了绑”:

  甘丹妮:就把整个的(敬老院)政府资产进行一个租赁,然后把整个的管理权交给他们,他这个企业就要投入一些建设的经费,那他要对社会开放、对一些失能的老人开放,他必须添置一些设备。整个的经营利润都是由这个企业得了,我们政府大概就是收一个租金。

  甘丹妮认为,改革之前,敬老院的入住者,必须是孤寡五保老人,这就从源头上制约了入住率。公建民营之后,敬老院可以向社会开放,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入住率过低的问题。但同时,政府又必须通过与企业签订协议的方式,保证有集中供养需求的五保老人,能够住得进来:

  甘丹妮: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要盈利,你不可能不考虑他们。但是在这个公建民营的过程中,我们要说到的一点就是,要保证国家“兜底”对象的权益,公建民营向社会老人开放了,你就不能够丢掉政府“兜底”的这个功能,相当于这些农村五保、“三无”老人入住的话,你一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他们。

  一些政府人士认为,公建民营,也能解决管理服务质量低的问题。

编辑:孔明

关键词:农村敬老院;民营;农村五保;管理难题;管理运营

说两句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