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封面文章

中国种粮现状报告——农民,如何种粮?(下)

2014-05-19 08:45  来源:央广网  说两句  分享到:

  编者按:作为全国主要的产粮大县之一,安徽霍邱县通过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种植实现了粮食的连年高产和增产。其中,机械在规模化种植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方式是否一路畅行无阻?

  央广网霍邱5月19日消息(记者纪翔 李伟民)据中国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李培阔:“家里有地,二亩田,种稻子,效益还可以……”

  李培阔,是安徽省霍邱县的农民,家里有六口人,一年的收入也就两千多块钱。尽管如此,他并不想把地包出去。

  李培阔:“家里六口人,没别的事儿,光种地。有一些收入高,舍不得包。”

  像李培阔一样,选择自己经营“一亩三分地”的农民并不占少数,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看来,从全国范围看,我国土地流转的程度相对较低,一家一户零散经营的状况大量存在,规模化生产的特点并不明显。

  叶兴庆:“现在流转的程度还是比较低的,大概23%左右。真正实现规模经营,特别达到适度规模标准的还不是太多。”

  达不到规模有问题,达到规模了问题更多。安徽省霍邱县好收成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了上千亩耕地,其中五百亩是没有经过事先平整的。合作社理事长余道胜感叹说,整理这些地费了大力气,当个种粮大户所面临的困难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余道胜:“一个是农田设施,我觉着国家要把钱投在这块上面,而不是种植户花大价钱统一去整治;第二个是农电,农电现在覆盖的范围太窄了,尤其是没有整治的地区,灌溉还是很原始的方法,用柴油机灌,还是要抓紧改造。”

  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高价电用起来心疼,但这还都不是最大的问题。让霍邱县众兴集镇粮食种植大户韩大华最为头疼的,是每年都要为缺人、缺钱、缺机械发愁。

  韩大华:“人力工很难请,主要是好多人出去了,人比较少。全靠人家,不到位啊,如果可以,我想买两套机器。亲戚朋友借一点钱,还是借了不少。”

  “资金不足”几乎成了所有种植大户共同的困惑。安徽省霍邱县的农场主马月坤流转了几千亩土地,建设了上千平米的育秧大棚,几百万元的投资,让马月坤喘不过气来,本想求助县里的小额贷款,繁琐的申请过程又让她望而却步。

  马月坤:“资金有困难,虽然有扶持政策,到底下来搞不到了。贷款都要有公务员担保,而且找担保人也得夫妻两个,麻烦。最后,拿了老百姓的钱,一分钱的利息。”

  同样感到资金压力的还有燎原农机合作社,虽然已经拥有上千台机器,作业面积能达上百万亩。可要为整个霍邱县提供农业机械化服务,扩大规模依旧是合作社社长陈国明下一步的打算,眼下,一项关于农机补贴的新规定,让这一想法暂时搁置了下来。

  陈国明:“今年本来还想增加几台,但钱不够。以前有国补,有省补,拿一半的钱,两年就可以回本,但今年没有省补了,要干四年才能回本。补贴少的话,机械化速度发展还是慢,我舍不得投入,投入高了回不来本。”

  再过一个月,霍邱县的小麦要开始收获了,对于种粮大户们,除了期盼丰收,让“谷粒归仓”,卖出好价钱更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在农场主马月坤看来,这样的愿望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往年卖粮时,粮站总是精挑细选,老马只好将粮食低价卖给粮贩子。为了不再受制于人,今年,他自己建了一座粮库,希望丰收的同时也能带来好的收入。

  马月坤:“市场有困难,粮站收购,几乎都是人情关系,都是小贩子多,我们自己去卖,挑肥拣瘦,所以今年我建了个倒仓,我放着,合适就卖,不合适就不卖。”

  不论是设施匮乏、资金困难,还是人力短缺、销售困难,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规模化和机械化种粮的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认为,未来需要加大投入,不断提高种粮效率。

  叶兴庆:“今后一个时期就是要把政府的重点转向扶持家庭农场,适当引导培养一批新型农民,让他们能够发展规模生产;从机械化的角度,要对农机补贴政策,做一些调整和完善,从前期注重农机购置补贴,转向把农机作业的补贴纳入政策范围来。”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陈江南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