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封面文章

[看焦点]“老有所养”,梦想还有多远?

2014-04-15 08:48  来源:央广网  说两句  分享到:

  编者按:“老有所养”,梦想还有多远?今天继续关注农村养老问题。昨天我们提到,安徽省霍邱县乡村中学退休教师于太有,退休后住进了只收养“五保老人”的镇敬老院。其实,像于老师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但他们都因为政策原因,被挡在了敬老院的门外。为什么政府公办的敬老院,无法收养留守老人?到底谁来照顾留守老人呢?

  央广网霍邱4月15日消息(记者纪翔)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陈圩敬老院是霍邱县众兴镇唯一的敬老院,有百十名老人,除了于老师一家,清一色的都是五保户。敬老院里有十来个行政管理人员,只能提供基本的护理服务,平常老人们都是相互照应。院长张道永说,单是这一百来人,就让这小小的敬老院忙不过来。

  张道永:“我们是政府办的,纯公益的。我们只是提供生活、住宿、医疗等简单的护理,其它的都是靠他们自己。我们毕竟不是收费的,我们没有护工,全靠我们这十来个行管人员给他们进行简单护理。”

  敬老院成立后,不断有留守老人来打听能否自费入住,都被张道永拒绝或介绍到别的地方去了。因为,他们有儿有女,不符合条件。

  张道永:“留守老人,我们现在没有那个条件,没有接收。社会上留守老人进来住了以后,五保是不愿意的,盖的是敬老院嘛,就是给五保盖的。接收他们的,民办的多,我给介绍好几个过去了。”

  张道永说,光是供养这些五保老人,负担就很沉重。政府每年拨款不够用,他发动院里尚有劳动能力的老人们发展各种副业,以填补亏空。在这种情况下,收养留守老人,更是无从谈起。

  张道永:“全靠国家的钱不够,我们自己还种地,搞副业,我们开的菜园,养的鱼塘,喂的牲口,喂的猪。我们的生活标准是10块钱,但国家拨的只有8块钱,这两块全靠院办经济来承担。一年效益在十四五万块钱左右,经济上精打细算的话够了。”

  据了解,安徽省霍邱县近年来城镇化发展迅速,大量农村劳动力到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打工,导致许多农村老人在家留守。据统计,当地留守老人有20多万,占到当地老人总数的三成。霍邱县民政局副局长,老龄办主任王书永算了一笔账,如果将这些老人全部纳入公办敬老院,对地方财政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王书永:“服务一个人一月120,一年就1440人,我这老人有20多万。光不能自理的有五千人,低标准一个月1600,一年两万,五千人啊,都养起来得一个亿。”

  孩子无力顾及,地方财政负担不起,留守老人养老究竟该怎么办?王书永透露,严峻形势之下,当地开始了一种居家养老服务和社会化养老相结合的探索。

  王书永:“我们制度设计上是“9064”,90%的居家养老,6%的居家养老服务,4%的进养老机构。“9064”的制度设计,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特别是后面的6、4,社区要搞一班人,要有设施,要有人员,要有活动经费。”

  王书永表示,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要加大占“6%”的居家养老的投入。为此,霍邱县将从今年五月起实行针对留守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也就是,政府出钱,购买专业养老机构的服务,由这些结构派专业人员上门为留守老人提供服务。村委会发居家养老服务券,发到对象户里,一个月两张,一年24张。社会组织聘用的人员,上对象户家服务,把劵弄回来,再到社会组织才能拿到钱。那个比发一点钱有好处,多位一体,做一个小流程。社区、社会组织和对象户,三者之间的相互监管。

  我国在农村生活的老人数量庞大,目前主要依靠家庭养老和社保养老。家庭养老是农村最传统的养老方式,但“养儿防老”在如今空巢化的农村正遭遇考验。子女外出打工,老人缺乏身边的依靠。

  2009年,我国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广大农村居民领到了养老金,享受到了社会养老保障。但从现实来看,在农村能够依靠养老金为生的老人比例依然不高,很多农村老人还需要子女贴补。 

  谁来养老?怎样让老人生活得更从容?我们看到,在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也在为农村养老问题出谋划策,包括: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的金额,提高保障水平;在农村兴建更多的公益养老机构,让专业人士代替子女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真正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等。

  对此,霍邱县民政局副局长、老龄办主任 王书永的观点是,单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源,成立更多的民间养老机构。

  目前,霍邱县已经成立了六家社会养老机构,霍邱县爱心老年公寓就是其中的一家。走进这家老年公寓,房屋建筑看起来非常破旧,但健身设施、休闲设施、医疗设施一应俱全。老人们三三两两地或坐着聊天,或结伴行走。据爱心公寓主任刘宝琴介绍,住在这里的绝大多数是留守老人。

  刘宝琴:“我们现在有126人,90%都是儿女在外打工,没人照顾,其中70%都是残疾人,都是得过脑血栓的,半身不遂,卧床的有五十多人,还有植物人。一开始,我听人们说,我们在外打工老人没人照顾怎么办。我就想,帮助解决这些儿女的困难,给这些残疾的,不能自理的老人建立一个家。”

  今年88岁的陈文英老人,在这里住了好几年了。大儿子和小儿子都在外地打工,他也不愿搬去跟儿子们一块住。她说,住在这里自由,也好过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孤独。

  陈文英: “在家里雇人雇不到,在这里花钱少,最少要省300块钱,垃圾费、水费、电费都省下来了。在这里过习惯了,不孤独,在家里没人陪,孤独得很。搁家里孩子也不放心。怕你在家栽倒没人拉,病了也没人知道。跟小孩生活习惯不合,不随便不自由,在这儿当然自由了,跟家里一样。”

  刘宝琴的老年公寓,每人每月收费从700元到1200元不等,加上政府补贴,勉强能够维持。她说,老年人太多了,她一个干不过来,希望有更多的人从事这一行业。

  刘宝琴:“一月收八万多块钱服务费,给服务员要四万多块钱,其它生活,水、电这些方面开支,还有房租,剩不了多少。希望民政上多扶持一点,要不很多人想干都不干。过节时,民政上多多来关照一点;特别我租的人家房子,想让政府能够给我们一块地,重新建一所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公寓。”

  对于刘宝琴的困难和诉求,安徽霍邱县民政局副局长王书永深表认同:社会化养老服务目前盈利能力尚不强,如果没有及时的政策扶持,很难做大做强。因此,还要从中央层面加强顶层设计,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相关投入。

  刘宝琴:“社会力量搞养老服务,有巨大的潜力,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也要有资金。但社会力量不都是慈善机构啊,搞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公益性远远大于它的收益性,做短暂时间可以,一直做下去,这个社会组织难以持续,这是个难点。所以,政府还是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孟超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