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文史常识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和略知一二一起来看看,哪些文史常识是你经常用错的吧。

一、“内子”“外子”都不指儿子
“内子”不是儿子,而是妻子,是丈夫在别人面前提到自己的妻子时用的一个谦词。和今天的“爱人”、“老婆”等称呼相比,“内子”少了一份肉麻,多了一份谦逊。
和“内子”这个词相对的是“外子”,是妻子用来称呼丈夫的。因为古时,妻子很少有自己独立社交的机会,“外子”这个词被派的用场也就相对少得多。但可以肯定的是,不论是“外子”和“内子”,都不是指儿子。
二、“淑女”“美女”大不同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诗经》开篇《关雎》中的名句。之所以称为君子的好配偶,当然是要符合“君子”的审美标准。在古代,人们评价女子,讲究“美心为窈,美状为窕”。所以“窈窕淑女”不仅仅指的是貌美,更重要的是心美。由此看来,“淑女”是美女的升级版。
三、自己“乔迁”不合适
“乔迁”一词来源于《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整句话的意思是,鸟儿飞离深谷,迁到高大的树木上去,也就是说从阴暗狭窄的山谷之底,忽然跃升到大树之顶。
现在人们用“乔迁”一词比喻人搬到好的地方去住,常常用于祝贺别人,比如“乔迁之喜”。这个词要说用在自己身上就不妥当了。另外,“乔迁”一词还可以表达“官职升迁”。
四、“椿萱”原来指父母
“椿萱”在传统文化中有约定俗成的含义,在特定的场合,椿、萱已经不是两种植物,而是代指父母。
在《庄子·逍遥游》中有这样一段话:“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这极长寿的椿树,就被后人借用为长寿老人的代称。
萱就是“萱草”,又写作“谖草”,也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黄花菜”!在古时有一个特别雅致的名字——忘忧草,如果种在母亲所居住之处就可以令人忘忧。因此,后人取其美好的联想意义,就把母亲称为“萱堂”,或简称为“萱”。
当然,“椿萱”这样的雅称一般在正式的祝寿场合使用,为长辈的男性祝寿可以称作“椿寿”,为长辈的女性祝寿则称“萱寿”。后来,人们将此意延伸开来,凡是为父辈的男性祝寿,都可以用“椿寿”来祝福,为母辈的女性祝寿,都可以用“萱寿”来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