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大理3月1日消息 近年来,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南涧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之花在南涧山水间盛开,共同绘就出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画卷,谱写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南涧篇章。

美丽的南涧无量山樱花谷

  在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南涧涧河社区以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组建“石榴籽”文艺队、搭建爱心平台、创新社区治理、结合城市党建实际,联合驻社区单位形成资源共享、携手并进等社区管理及发展创新做法,将涧河社区打造成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温暖大家庭,社区19个民族群众共建共享民族团结进步成果。

  南涧小学在建设打造校园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长廊的同时,还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学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开设书法课、跳菜打歌课等活动,让广大师生有深切的体验感和融入感,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师生的文化认同感,在学生心中从小厚植下中华民族一家人的意识,全面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意识主线。

南涧亦可玛库苗寨新貌

  南涧县法院通过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树立少数民族法官先进典型等举措,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目标,充分发挥审判优势,延伸审判职能,用法治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努力营造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社会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涧河社区、南涧小学、南涧法院等的突出做法和成效是南涧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一个个生动缩影。自2014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来,南涧县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各民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认真践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带领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始终坚持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双融合双促进双达标”,创建工作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选派精兵强将尽锐出战,落实“挂钩领导+部门领导+干部职工+贫困户”四位一体包保责任,在互帮互助中各族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64亿元,2018年实现贫困县提前一年脱贫摘帽,4个贫困乡镇68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51个,全部出列,14457户56641人实现脱贫。由县委书记、县长挂帅的人口较少民族苗族、直过民族布朗族实现“整族脱贫”,兑现了“绝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绝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庄严承诺。

涧河社区石榴籽文艺队

  为确保“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意识更加入脑入心,南涧县深入挖掘当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文化,加大火把节、跳菜艺术节、樱花节、龙灯会等各民族共享节庆活动的传承和保护,引导各族群众同唱一首歌、共跳一支舞,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加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教育,命名了11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基地”,将爱我中华的种子植入各族群众心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美丽县城”建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建成宋词长廊、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公园,修缮了一批古建筑,让群众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中,南涧县培树了公郎镇、法院、落底河、涧河社区、南涧小学等一批特色鲜明、示范引领作用好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打造了无量“药谷”“花谷”“茶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园;以6个世居少数民族聚居区为重点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和“清华大学帮扶”、“十百千万工程” 、“沪滇协作项目” 民族团结进步连心工程,以点成线、以线带面,绘就了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

南涧彝族自治县

  截止目前,南涧县累计被州级命名的示范单位有50个,公郎镇、无量山镇、南涧镇复兴竹林村等19个单位被省民宗委命名为云南省首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公郎镇党委和拥翠乡龙凤打戛村党支部被表彰为大理州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双推进”先进基层党组织,南涧县扶贫办等3家单位被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打造了公郎镇盖瓦洒、乐秋乡下大湾村2个国家级特色村寨,打造了凤岭小波乐箐、无量山镇德安山花村等4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6年,南涧县被大理州委、州政府命名为“大理州第二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2018年,顺利通过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中期评估,2020年9月,南涧县委被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南涧彝族自治县是全国仅有的8个彝族自治县之一,全县35个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2019年,全县总人口22.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2.4万人,占总人口的54.38%,其中彝族人口11.41万人,占总人口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