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卓乃湖保护站的工作人员给藏羚羊幼仔喂奶。张龙 摄  

  一部名叫《可可西里》的电影,让很多人知道了可可西里,认识了藏羚羊,更记住了一群勇敢的巡山队员。20多年来,一代代巡山队员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与盗猎分子斗争、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用青春甚至生命守护着这里的万物生灵。

  “守护藏羚羊,是我们的使命”

  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的可可西里地处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范围内,是全球生态版图中一处熠熠生辉的坐标,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的重要栖息地。

  贪婪的盗猎者在20世纪80年代来到可可西里猎杀藏羚羊,导致藏羚羊数量从20多万只一度锐减至不足2万只。

  为拯救生态危机,时任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委副书记的杰桑·索南达杰,1992年推动成立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的治多县西部工委,开始打击盗猎分子,在一次反盗猎行动中英勇牺牲。这唤醒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可可西里。1996年,青海省成立可可西里省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国务院公布可可西里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7年,可可西里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

  “得益于巡山队员多年的保护,可可西里自2009年至今安宁重现。”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党委书记、主任布周说:“藏羚羊种群数量目前已恢复到7万多只。”

  “每次巡山都可能是永别”

  “现在偷猎藏羚羊的行为几乎绝迹,但巡山仍不敢懈怠。”巡山队员秋培扎西绑紧固定巡山物资的绳子,准备再次踏上可可西里巡山路。

  可可西里空气稀薄、自然条件恶劣,被称为“生命禁区”。“在腹地巡山如果被困,喝雪水、挨饿受冻也就罢了,还要提防棕熊、狼、秃鹫等野兽的袭击。”巡山队员更松多杰说:“每次巡山都可能是永别。”

  在2020年藏羚羊迁徙产仔季,半月谈记者跟随巡山队员前往卓乃湖,一路上经历反复陷车、一天四季、沼泽行车,14个半小时后才“挪”到海拔约4800米的卓乃湖保护站。

  卓乃湖保护站依湖而建,巡山队员在这里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一进站手机就没信号了。”90后巡山队员白玛东周说。

  “他守着可可西里,我守着他。”为了离丈夫近一些,巡山队员文尕松保的妻子扎西德吉在海拔近4600米的不冻泉保护站旁开了一家超市,免费为巡山队员提供奶茶和饭菜。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巡山队员奋斗在一线,日夜守护着这4.5万平方公里的人间净土。“目前可可西里巡山队员共有63人,80后、90后占到90%。”布周说。

  巡山队员有“三盼”

  从最初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升级到世界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保护成效喜人。巡山队员对提升巡护科学化、现代化有“三盼”。

  一盼提升知识储备。如今可可西里“拿拳头保护生态”已成历史,生态保护工作也向生态教育、生态科研等领域转型。索南达杰保护站巡山队员多杰才仁说:“我们不仅要承担日常巡山,还负责科考队伍向导、展厅游客讲解、应急救援、公路沿线巡护等工作,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不少队员期盼能参加摄影摄像、基础生态知识等专业化的培训。

  二盼能喝上“健康水”。目前索南达杰保护站以及五道梁保护站修建了水井,为临近的不冻泉保护站、沱沱河保护站提供生活用水。多位巡山队员反映,可可西里的地下水重金属含量超标。另有曾在沱沱河保护站驻站的队员薛亚茜表示:“有次车坏了没办法去五道梁拉水,15天都没有干净的水,只能喝带泥沙的河水。”

  三盼升级巡山方式。巡山队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一直采用人力巡护。巡山队员秋培扎西坦言:“我们无法及时掌握可可西里全域是否有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只能是走到哪儿,看到哪儿。”不少巡山队员期盼将北斗、无人机巡护等高科技手段应用到保护工作,提升精确性和持续性。(记者 薛玉斌 王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