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姑娘忙。

  

  网络直播让乡村土特产品远销外地。

  

  采摘猕猴桃。

  

  绿水青山环绕的地方。

  

  集中安置点。

  【脱贫概况】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上游堵河流域,集老区、库区、山区、城区、工业区于一体,属秦巴山片区插花贫困地区、全省37个重点贫困县(市、区)之一。全区辖2乡2镇4个街道和1个省管经济开发区、1个工业新区,面积65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万人(其中农村户籍人口5.99万人)。全区贫困村71个,重点贫困村17个,贫困发生率23%。2019年4月,省政府宣布张湾区脱贫攻坚摘帽,累计脱贫4784户13928人,在全省扶贫考核排名A类,是十堰市首批退出的贫困县区。

  这是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中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这是振奋人心的减贫实践——2019年4月,省政府宣布张湾区脱贫攻坚摘帽,累计脱贫4784户13928人,是十堰市首批退出的贫困县区。

  立下扶贫志,打好攻坚战。自2014年以来,张湾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市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绘蓝图、明责任、定路径、聚合力,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精准发力,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迈出铿锵步伐,奋力书写出高质量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

  坚持精准施策对标 “两不愁三保障”补短板

  “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好了。”日前,在张湾区花果街办花园村研学教育基地门前,村民张立喜兴奋地说。两年前,他与29户74名村民一道,搬进位于景区旁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住进了崭新的楼房,。花园村通过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与旅游扶贫相融合的模式,依托村里的花果山旅游风景区,将村民安置在景区旁,让他们不仅住进了新房,还依靠产业支撑有了致富路子。

  不愁吃、不愁穿,住房、教育、医疗有保障(简称 “两不愁三保障”)是实现脱贫的基本条件。脱贫攻坚以来,张湾区围绕“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开展清零行动。目前,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早已稳定实现,“三保障”问题全部保障到位。

  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大排查。制发排查方案,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开展大排查,出台《张湾区“两不愁三保障”排查问题整改方案》,明确标准、政策、任务和责任,张湾区加大投入和政策倾斜,根据存在的突出问题统筹推进,确保政策落细落地。2019年以来,共查找解决问题126条。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部署,聚焦重点乡镇、重点群体和重点工作,坚持目标标准,对照建档立卡信息和影响脱贫质量的因素,逐村逐户逐项开展排查,建立完善动态监测台账,确保排查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落实“三保障”政策。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实现了教育资助全覆盖,辖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学杂费、课本费、生活费、住宿费全免除;落实“控辍保学”措施,杜绝辍学现象发生;雨露计划政策全面落实,覆盖率100%。规范落实医疗政策,全面落实了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保险”四位一体医疗保障政策;落实农村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和贫困人口补充医疗保险政府全额补贴政策。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全区2482户7639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和入住任务全面完成。其中,安置点易迁人口外出务工2665人,生态扶贫400人,产业帮扶4002人,公益性岗位32人,政策兜底1507人。提升饮水安全水平,其中,2020年精准扶贫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项目4个,计划投资770万元,用于农村饮水提升工程,将自来水管网延伸到方滩、黄龙偏远乡村,改造入户管网,安装增减压设施及计量设施,提高饮水保障能力和水平。

  完善基础配套。2019年以来,全区交通统筹整合财政资金近1000万元,提档升级农村公路90公里,20户以上自然村和撤并村全部实现通硬化路,完成“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工程近50公里。强化电网改造,2015年来,所有自然村电网改造、建设全面完成,实现村村通动力电。加快信息化建设,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完成所有行政村通信网络改造升级,实现行政村光纤全覆盖,4G网络全覆盖。

  突出地域特色 探索消费扶贫新路径

  “都是自家种养的土特产,城里客人稀罕,所以不愁销路。今年春天一位城里客人来村里摘樱桃后,就看中了我家的鸡蛋,每月至少来买一次。”徐开梅家住张湾区汉江街办柳家河村,近年来,村里瞄准城区居民消费,重点发展小水果、农特产。徐开梅春天卖草莓、樱桃,秋冬卖蜂蜜,平时卖蔬菜、鸡蛋,一年能赚三万元左右。她说,乘着村发展樱花长廊景区的东风,她还想开个农家乐。

  十堰是省委着力打造的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城区常住人口80余万人。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市民更加向往农村的原生态环境和原生态农产品。这个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和趋势,也成为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强大“引擎”。张湾区委、区政府牢牢牵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以消费为导向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搭建乡村消费平台,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带活农村经济、带动农民脱贫增收,探索出了“消费扶贫”的新模式。

  把乡村当成景区建,夯实消费扶贫基础。按照“绿富美”总要求,张湾区大力实施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村庄绿化、通道美化及生态修复,应绿则绿、宜果则果、宜彩则彩,积极营造“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乡村美景,让乡村彰显生态魅力,让市民尽享绿色福利。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对“美丽乡村”示范村统一规划、整村推进、区域开发,着力打造”七彩西沟”、方滩“堵河画廊”、汉江“樱桃溪谷”、花果山、白马山等生态景区,积极开发城郊生态游憩带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加快“智慧张湾”建设,推进宽带网络进村入户,加大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完善乡村公厕、停车场、游步道等配套服务设施,着力推动特色农家乐、特色民宿、特色庄园等乡村消费综合体发展。统计显示,2019年全区乡村旅游全年接待游客达100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1亿元以上,直接带动贫困人口受益1000人以上。

  把产业基地当成景点建,提升消费扶贫成效。围绕“一乡一业,一沟一特,一村一品”产业布局,建设消费扶贫示范基地。2019年,张湾区共整合资金6600万元,实施产业项目85个,发展巩固提升猕猴桃、樱桃、冬桃、蓝莓等观光园、采摘园3000余亩,打造了白马山、大沟、秦家坪茶叶,白石、长坪、沙洲猕猴桃,柳家河樱桃,朱庄、黄土蓝莓,方滩蜜蜂等产业脱贫示范景点40余个。同时,积极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大力推广土地领种、生猪领养、农耕体验等消费模式,开发推介特色农产品,做精做响张湾农业品牌,提升产业扶贫效益。2019年,西沟长河湾、白马茶院、花果山研学基地等一批景点基地建成运营,白马山景区荣膺“全国2019文旅景区创新品牌十佳”,柏林镇入选全省“擦亮小城镇”行动试点镇,红岩寨、姥姥家的花果园、方滩房车露营基地等4家民宿入围全市首届乡村民宿网络评选前十。大力扶持农庄经济,发展农家乐、农家旅馆、休闲农庄300余家,其中星级农家乐146家。

  把产品当商品卖,打造消费扶贫品牌。推出了大西沟原生态猕猴桃、汉江国标樱桃、鲍湾草莓、朱庄蓝莓、安沟芹菜、白马山有机道茶等“三品一标”特色农产品,带动贫困户发展具有张湾特色的种养殖产业,做到张湾农业有产品、有品牌、有市场,提升农业品牌价值,增加农业产出效益。同时,以“产业扶贫推动、消费扶贫拉动”为主题,推进消费扶贫“六进”活动,凭借品牌效应和安全品质,张湾特色农产品实现了优质优价,大大提升了产业扶贫效益。譬如大西沟原生态猕猴桃采摘价每斤15元、鲍湾草莓采摘每斤40元、朱庄蓝莓采摘价更是高达每斤120元,远远超过了超市销售价格。搭建消费平台,带活线上线下消费,譬如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扶贫832平台”、十堰市消费扶贫双创中心电商平台等渠道,12家农业龙头企业经审核后进驻,借助庞大的市场开辟全国销售渠道。白马山村开展直播带货,茶叶再无存货;西沟乡沙洲村西盛猕猴桃专业合作社通过“线上宣传+线下采摘”网络营销,不仅把村里的猕猴桃销售一空,还带动了土鸡蛋、板栗、蜂蜜等农副产品销售,促进农民人均年增收2000多元;“大西沟猕猴桃庄园”微信营销平台上线后,“长坪塘”牌猕猴桃果酒畅销全国;黄龙镇回龙村千亩大樱桃还未挂果,就已经被北京“新发地”果品批发市场全部预订。

  着眼成果巩固 持续推进脱贫攻坚 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现在公交车通到家门口,进城半个小时就到。”谈起张湾区西沟乡岳竹村的出行变化,村民李强感慨万千。岳竹村距中心城区40余公里,过去村民进城,除去等车时间,步行时间尚需一个多小时。2017年,十竹路岳竹关隧道打通,一条标准化的二级公路连接起西沟乡几个村庄,村中年轻人骑摩托车到西城开发区工厂务工,只需要半小时。村中,天麻、石榴等特色产业也发展起来了,贫困户就近务工,户均增收超过2万元。

  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既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长效脱贫机制,又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张湾区坚持把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在牢牢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2019年,区本级财政投入6000万元,打造6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5个美丽乡村试点村。投资5800多万元,改建厕所2000个,提档升级“四好农村路”37公里。出台《张湾区精准扶贫巩固提高工作方案》,坚持“四个不摘”,抓最困难的群体、最突出的问题、最薄弱的环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一手抓存量贫困人口脱贫,一手抓已脱贫人口巩固提升。印发《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健全脱贫攻坚工作机制的意见》,从全面落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严格执行扶贫标准、健全工作领导机制、完善领导小组会议制度、领导干部包保贫困乡村制度、形成各部门工作合力、健全激励和问责机制、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机制衔接8个方面做了具体要求。 

  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区委九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区政府九届五次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巩固脱贫成果加快乡村振兴的决定》,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经济发展有机统筹,进一步激发农村新动能,把握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优势,确保贫困户户均务工就业1人,大力实施消费扶贫、文旅农融合发展,强化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规划衔接、政策衔接、工作衔接、保障衔接,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譬如,张湾区充分发挥工业城区优势,制定了一系列奖补政策,鼓励企业与村(社区)签订帮扶协议,优先招用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同时,通过组织对口培训、定向招聘等方式,鼓励富裕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巩固“五个一批”帮扶政策,对标排查整改“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完善大数据管理机制,健全监督监管机制,确保脱贫户、边缘户、监测户不返贫、不致贫,认真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全面落实扶贫政策。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提升资金使用绩效。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休闲游、农村体验游、农产品采摘游等活动,推进基本产业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贫困人口基本素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后续扶持,确保脱贫高质量、不返贫、可持续。

  采取得力措施 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

  2020年3月10日,已在张湾区西沟乡相公村抗疫一线坚守50天的区文旅局驻村工作队,井然有序的组织村上劳动力参与到该村草莓园、葡萄园、猕猴桃园三大产业园复园复工工作中来。无独有偶,疫情期间,张湾区司法局驻花果街道小岭村村扶贫工作队也及时引导村民抢抓农时备耕,分时下地、分散干活,并利用微信等多种方式帮助该村售卖了7万斤左右滞销的蔬菜,销售金额达15万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之年。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贫困人口脱贫带来了冲击,成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进一步发力的约束和挑战。张湾区高质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奋力夺取双胜利。

  统筹谋划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为切实消除疫情影响,防止因疫返贫和因疫致贫,张湾区领导一线调研,靠前指挥,先后召开了区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2020年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张湾区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等文件,全面谋划2020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同时积极解决受疫情影响导致的收入减少问题,增加扶贫公益岗位288个,安排资金332万元,优先安排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在家门口上岗就业;安排就业奖补资金100万元,激励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务工就业,争取贫困户家庭平均1.2人就业;安排1300万元产业奖补资金,对带贫市场主体和贫困户进行奖补,鼓励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安排310万元扶贫扶志项目资金,推进爱心公益超市建设,以积分换物品方式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扎实推进产业政策落地。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完善“政府+市场主体+农户+银行+保险”的“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机制,构建“租金+薪金+股金”的利益联结机制,统筹1000万元对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进行以奖代补。以蔬菜、茶叶、小水果、中药材、食用菌、生态养殖及乡村旅游等为主导产业,培育产业脱贫示范村40个、示范户1200户,累计特色产业产值达到4.3亿元,覆盖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2876户,占比84.5%。持续抓好光伏扶贫,政府全额出资3座光伏扶贫电站并确权到村,由专业运维企业进行运维,发电效率均超过70%,发展光伏扶贫325KW,惠及65个贫困户。截止今年7月底,光伏项目总收益8.57万元,设置公益性岗位26个。规范推进金融扶贫,2020年新增贷款50户241.2万元,办理因疫情展期贷款27笔136.2万元。扶贫小额信贷户贷率34.6%,严格管控、及时化解贷款逾期,贷款逾期保持可控状态。

  密切关注重点贫困群体生产生活。加大兜底保障力度,2019年和2020年分别安排905万元、680万元解决失能半失能和无劳动能力户的生活保障问题。针对今年疫情特殊情况,组织工作专班对受疫情影响的贫困户开展摸排、救助,对受疫情影响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建档立卡重度残疾、留守老人、失能老人、重灾重疾等家庭发放临时救助补贴。截止7月底,向148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城乡低保资金366.06万元;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特困供养金3314人次311.35万元,特困供养对象春节慰问资金24.4万元;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临时救助1023人次149.34万元;发放区级财政兜底资金1441人250.48万元;发放建档立卡残疾人生活困难补贴3903人次19.515万元,建档立卡残疾人重度护理补贴5010人次50.1万元。

  不断强化驻村帮扶工作管理。疫情发生后,全区71支驻村工作队于2月6日开始进驻帮扶村,开展疫情防控与驻村帮扶工作。加大对贫困群众特别是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摸排、监测、帮扶力度,将全区71个村分为304个网格,明确安排了304个网格长,实行网格包保。坚持“人员不减、力度不减、队伍不散”原则,制定了《2020年张湾区驻村帮扶工作要点》《关于调整部分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的通知》,全区90个帮扶单位累计开展帮扶活动170余次,节日慰问物资价值95万元,协调落实项目45个、资金共计2950万元,捐款捐物价值20余万元,购买农特产品价值15万元。

  紧抓强基固本 强化脱贫攻坚党建引领

  “送钱送物不如送个好支部。”在张湾区柏林镇秦家坪村,党组织深受群众认可。由于体制等原因,秦家坪村一度贫困落后。2017年,秦家坪村移交张湾区管辖后,区委从选优培强村党支部入手,选派全市“十佳”村党组织书记、最美村官张喜忠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喜忠到任后从健全组织生活、配套基础设施、培育致富产业、营造乡风文明等方面入手,进农家、听民声、夯基础、兴产业,使全村面貌发生根本变化。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张湾区坚持把加强党建工作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把党建动力转化为攻坚动力,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有力保障。

  夯实脱贫攻坚人才支撑。2020年7月1日,张湾区支部书记学院正式投入运营。学院邀请辖区高校专家、国内知名学者、优秀党政干部作、乡村特色产业带头人等组成的多领域、多层次师资力量,常年设置党性教育、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教学模块,综合运用访谈教学、案例教学、影像教学、情景教学等方式增强培训实效。其培训主体为张湾区乡镇干部、村党支部书记、“两委”干部、后备干部、“双带”党员等镇村一线干群,培训范围涵盖全市农业农村领域的党员干部,对放大扶贫产业和生态优势叠加效应,强化农村社会治理、巩固精准脱贫成效、打赢三大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持做实“1包50户”工作机制。出台《张湾区关于进一步加强网格管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实施方案》,对网格区域边界、网格架构体系、网格职责定位、网格代办服务、网格管理考核、网格队伍建设六个方面予以明确。科学运行“1包50”小网格机制,让群众广泛参与其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让矛盾问题第一时间在网格发现、在网格解决,形成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并坚持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着力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全面增强党组织引领能力。推行村党支部书记专职化管理,做好在抗击疫情中表现突出的入党积极分子、村后备干部重点跟踪培养;因地制宜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有效利用形式,提高农村党组织的自我保障能力;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揽,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重点查纠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只表态不落实、维护群众利益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等问题。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坚决从严查处不收敛不收手、严重损害党的执政根基的腐败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也是张湾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步之年。张湾区将不断凝聚向上的力量,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十堰高质量发展中奋力谱写新的篇章!(记者 毛以国 通讯员 袁军 袁剑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