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3月3日,一支由6名不同国籍的科学家组成的科考探险队实现了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他们经过220个昼夜的艰苦跋涉,徒步行进5968千米,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不借助机械手段徒步横穿南极大陆。有人说,这是本世纪以来,人类在到达地球的两极、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飞上月球之后取得的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而就在这支创造了历史的队伍中,有一位中国人,他就是时任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副研究员的秦大河,那一年,他已经42岁了。

 

1

  

   曾有媒体这样介绍秦大河:“对于出生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人来说,秦大河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报纸上那张手执五星红旗的旧照片;而对于出生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人来说,秦大河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思想品德试卷上的那道填空题。

    


 

  可以说,只要仔细回忆一下,每一位八零后,都能隐隐约约想起那道题的题目,不过,秦大河这个名字背后的故事,却少有人知,在1990年3月3日徒步穿越南极大陆后不久,秦大河就把在南极进行科考时写的日记整理成书,出版发行,说起自己这本《秦大河横穿南极日记》,这位在世界极点徒步了近6000公里的科学家却谦虚地说:“内容很平淡,就是个流水账。

   

  徒步横穿南极大陆,这种经历怎么可能用平淡来形容呢?要知道,当年秦大河为了能参加横穿南极,还曾一口气拔掉了10颗牙齿,人类想要穿越甚至只是踏上南极,从来都不是一件平淡的事情。



2


  1947年1月,秦大河在甘肃省兰州市出生,那时,可能没人想过,有朝一日这个兰州娃会成为冰川学家和气候学家、会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会徒步穿越南极大陆,尽管秦大河这个名字,在多年后看来像是某种历史的隐喻。

  

  然而实际上,秦大河并非出身于一个地质科研或者探险运动的世家,他的父亲秦和生,是我国著名的兽医教育家和兽医外科学家,在秦大河出生前,父亲秦和生曾辗转于陕西、甘肃、宁夏、北京等地,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所以,秦大河兄弟姐妹的名字,无一例外带上了比较明显的地理色彩。大他5岁的哥哥,出生在陕西武功,那里是秦岭地区,所以名叫大山;他的姐姐出生时,父母在宁夏工作,故名爱宁。再后来,秦大河与妹妹相继降生在黄河之滨的兰州市,于是,一个叫大河,一个叫爱兰。

   

  上学、考试、毕业、升学,秦大河院士的童年跟我们并无差别,若一定要说的话,就是他比我们更加勤奋努力。

   

  他爱学习、听话、老实、遵守纪律,从来不打架,是个好学生,人缘也不错,每年选班干部,同学们都推选他。小学六年级时,秦大河在作文中写过这样的一段话:“我要让我的脚印,印遍地球上的任何角落。

   

  这句话看起来又是一个历史的隐喻,但其实,只是那个年纪的孩子都会写下的豪言壮语,高中毕业后秦大河院士考入了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谈起自己的专业,秦大河院士曾说,在报考大学时,自己本来希望学习数学或物理专业,可是由于报考地学专业的人太少,最后被分配到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

 

 

3

  

   既然祖国需要,秦大河便勇敢地接受了挑战。那时,中国的冰川学研究刚刚起步,兰州大学正是国内研究冰川学最好的大学之一。在学习自然地理专业的过程中,秦大河对冰川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在读大学一年级的秦大河,在翻看《地理学报》时,被一篇文章吸引住了,那是中国当代冰川学奠基人施雅风和谢自楚写的《中国现代冰川的基本特征》。这篇文章中描述的中国现代冰川的美景和其巨大影响力,让秦大河“恋”上了冰川学,他发誓一定要当面拜见两位老先生,并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冰川学研究。

   

  可是,生活并不总是能如人所愿,大学毕业后,年轻的秦大河没能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科研工作,而是成为了一名教师。尽管如此,面对繁重的基层教学工作,秦大河依旧是兢兢业业,他知教师工作责任重大,一个人教高中三个班的数学,150个学生的作业本都亲自批改,从不马虎。不过,在秦大河心里,大学时做过的冰川梦,从未融化。

  

  

  

  1974年放暑假,秦大河回家路过兰州,想拜访一下施雅风、谢自楚两位老师的想法愈发强烈,过去几次都因为找不到引荐的人,最终放弃,这一次不管有没有人引荐,他一定要去,于是,秦大河壮着胆子,来到了中科院兰州冰川所。

     

  一通打听之后,秦大河竟然幸运地找到了谢自楚老师的家,并且见到了谢自楚本人。秦大河没敢说想到冰川所工作,只说对冰川学很感兴趣,想学习学习。没想到,话刚一说完,谢自楚十分热情地请他进到屋里。谢自楚当时已经是个有名的科学家了,但住房却很差,只有一间屋子,两人就坐在着陋室之中,交谈了起来,越谈越投机。最后,谢自楚很有感慨地说:“现在根本没有人想搞冰川,都认为干这行太苦,你却自己找上门来,真高兴!” 


  

4


  这一段毛遂自荐的经历,最终成为了秦大河人生的转折点,4年后,他被调进了冰川所,同时也考上了兰州大学的研究生。不过,那时的秦大河可能依然没有没有意识到,很快,自己将创造一个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人类对于南极的探险更多地转向了科学考察。1985年2月20日,我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建设完工,4年后,中山站在南极大陆拔地而起。事实上,在南极大陆四周,陆续有10多个国家设立了140多个考察站。然而尽管如此,南极大陆的腹地仍旧是个谜。于是,美国和法国联合发起、组织了一支考察队,准备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的伟大创举。这次考察,旨在向全世界显示多年来各国在南极考察活动中所遵循的“合作、和平与友谊”的精神将持续下去,唤起国际社会对地球上最后一块原始大陆的珍爱和关注。

  

  这支考察队由中、美、苏、英、法5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日本各派一名人员组成。时任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副研究员的秦大河,代表中国加入了“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

     

  

   

  那一年,他已经42岁了。而且,秦大河还是当时考察队中唯二带有科考任务的科学家——除了另一位苏联科学家之外,其他4人都是专业的探险家。

   

  尽管此前已经两次来到过南极,但这一次的徒步穿越,对于像秦大河这样的科学家来说,依然算得上是一次生死考验:当时,国际考察队选了一条最艰苦的路线来横穿南极,所以要求队员们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学地理的人对吃苦都是有思想准备的,虽然不是探险家,但秦大河平日里也要为野外考察工作准备身体条件,每天坚持练习长跑、锻炼,身体素质出众,可没想到,身高1.84米、体重82公斤的秦大河在美国训练期间,却差点被淘汰了。别的毛病没有,就一样,牙。都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对于一个长期科学考察任务来说,牙疼还真要命,野外生存对体力的要求很高,路上要经常吃压缩食品来保证热量,一旦牙疼发作吃不下东西,那么不仅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还会拖累整个队伍。牙医“勒令”秦大河必须拔掉所有有牙病嫌疑的牙,否则就不能参加考察队。 


 

5

  

   1989年7月28日,嘴里少了10颗真牙的秦大河,和其他队员们从南极半岛的顶端出发,由西向东,开始了他们的艰险征途。

  

  那纵横交错的冰隙、积雪覆盖的暗沟,都深达数米甚至数十米,考察队员只能用雪杖击冰探路,谨慎行进。一旦遇上南极的暴风雪,能见度只有10多米,队员们一天只能前进两三公里。然而,别忘了,秦大河还是个科学家,他不仅要像其他队员一样去征服严寒,克服漫漫征途上几近极限的体力消耗,徒步穿越南极大陆,他还要在极度严寒并伴随频繁暴风雪的天气里完成科研任务——挖坑。

     

 

  因为南极冰盖上的降雪不会融化,所以,在年复一年的低温和重力作用下,雪的密度逐渐增加,最后形成冰川冰。在这个过程中,来自大气乃至外太空的物质都会首先沉降到冰盖表面雪内。因此,只要采集到雪坑和表层雪样,结合剖面上雪的物理结构变化,再加上对雪样进行化学分析,可以获得地球气候环境变化的许多定量的信息,这对于冰川学和气候变化研究有重要意义。秦大河的科考工作就是沿横穿路线观测南极冰盖表面的地形地貌,每55公里挖掘一个1米深的雪坑,观察记录雪层剖面,采集雪样。

   

  每隔一定的距离挖雪坑取样。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可要命,特别是在南极长途跋涉行进中采样,困难之大难以想象。挖一个1米深的雪坑往往要耗费几个小时的时间。而更为艰难的是如何保存这些样品。为了在冬季到来之前抵达终点,也为了应对恶劣的自然条件,考察队必须轻装前行,队员们不得不精简装备。为了保住采到的珍贵雪样,秦大河不得不丢掉了自己备用的衣服,把更多的采样瓶“偷偷”藏在枕头里。同行的队员甚至无法理解他的行为,称他为“疯狂的科学家”。

   

  然而,秦大河深知这一切的意义:“对于一个研究冰川的科学家来说,雪样如同生命一般重要。”


 

6


  就这样,7个多月时间,科考队冒着严寒和风暴,战胜冰裂隙、暴风雪等艰险困苦,通过南极半岛,翻越埃尔斯沃斯山脉,抵达了南极点,又穿越“不可接近地区”,终于在1990年3月3日到达终点苏联和平站,书写了人类南极科学探险考察的奇迹!这是本世纪以来,人类在到达地球的两极、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飞上月球之后取得的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而在近6000千米的风雪途中,秦大河搜集了大量有关南极洲冰川、气候、环境的资料,圆满完成了从南极半岛经南极点至和平站的雪层大剖面的观测任务,同时,秦大河还带回了800多个珍贵的地下一米雪样,这些的样品迄今为止仍是世界唯一的。


     

  横穿行动的成功震惊了全世界。1990年3月8日,科考队乘坐一艘苏联极地考察船离开和平站,8天后到达澳大利亚港口城市弗里曼特尔。之后又经过法国、英国、美国等地。所到之处,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最令秦大河难忘的是,在海外所经之处,一定有华人热情地向他致意。华侨们要求签名,高举着横幅,上面写道:“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为你感到光荣。”有一张条子上写的是:“秦大河——中国人的骄傲!”归国后的秦大河很快成为中外媒体的焦点,但他摆摆手推掉了大部分采访邀请:“我是一位冰川工作者,我的心已飞到了实验室。从南极带回的800多个雪样还等着我去分析研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