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论坛

  

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  论坛专区   博客  投票  赛程   巨星AB面

首页 > 世界杯要闻 > 

足球,推动文化与民族融合

07-07 10:40    来源:中国民族报

    

  中广网北京7月7日消息 在瓦瓦祖拉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在飞行表演的缕缕彩烟中,国际足联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已于6月11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足球城体育场激情开幕。4年一度的足球风暴扑面而来,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极具非洲风情的舞蹈以及绚丽的服饰,色彩斑斓的表演,令人激情澎湃。

  2010年的世界颇不太平,地震、火山喷发、坠机、漏油、股灾等等,天灾人祸让人眉头紧锁。走入第80个年头的世界杯,第一次踏上非洲大陆的世界杯,是一次群星璀璨的盛会,是全世界球迷的盛宴,来自世界各地最优秀的球队和球员齐聚一堂,展示足球运动最纯粹的魅力,32支劲旅在1个月的时间内向象征世界足坛最高荣誉的大力神杯发起冲击,世界杯,让人紧绷的神经释放。

  足球,很有文化

  世界杯,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体育盛事。据统计,观看南非世界杯开幕式及首场比赛的中国电视观众达到3400万。据预测,整个杯赛期间,除了到现场观战的球迷外,全世界估计会有几十亿电视观众观看比赛。作为“运动之王”,足球是当今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4年一届的世界杯,更是将世人对足球的热爱推向一个又一个热烈的顶点。

  2002年世界杯期间,正参加欧盟首脑会议的德国总理施罗德竟几次在工作会议期间悄然离席,“逃课”看球。韩国战胜意大利,看台上穿着红色T恤的球迷在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中,甚至打出了“让希丁克当总统”的横幅。韩国淘汰西班牙进入四强后,时任韩国总统金大中说:“这是韩国5000年历史以来最为幸福的一天!”含蓄的中国人一般不愿感情外露,可当中国国家队首次参加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比赛时,几万中国球迷在异国他乡同声高唱国歌的那种气壮河山的情感令人震撼。足球运动受到人们如此热爱,已经形成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分析这种文化现象的形成,有几点是应引起我们注意的。

  足球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蹴鞠”就受到王公贵族们的青睐。汉代常用这种运动来练兵。唐代是足球的昌盛时期,充气的球代替了内部是填充物的球,并且有了球门。古希腊也有人踢球,后被罗马人继承,10世纪的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国即有足球游戏。1863年10月26日,英国人在伦敦成立了第一个现代足球运动组织——英国足球协会,并制定了14条规则,人们把这一天当做现代足球的诞生日。1904年5月21日,法国、比利时等7国在巴黎成立了国际足球联合会。此后,足球从欧洲、美洲迅速传遍全世界。现在,全世界约有2.4亿人从事足球运动,球迷达到15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4。208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了国际足联,其会员数甚至超过了联合国。

  人类的自然特性促进了足球文化的形成。由于生存的需要,人类要不断地与自然界及同类作顽强的斗争,在天生的本能里,都有一种要征服和战胜对方的强烈欲望。这种征服的天性常常能在人类相互杀戮的战争中得到满足和宣泄,但那是以流血和毁灭为代价的。战争的惨痛、罪恶和野蛮同时折磨着人类自身。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向往和铸造和平的过程中,人类那种与生俱来的征服欲通过什么形式来满足呢?我们总不能让文明进步而人类退化,那么人类体内那种征服和进取的基因通过什么运动形式来保持呢?那就是足球!人类很早就在各种竞技体育中一比高下,除了健身以外,也来满足人们心理上的追求,但是没有一种运动项目能和足球相比。

  足球运动是更符合现代生活特点而形成的一种体育活动。现代生活紧张、压力大,需要进取心、组织、竞争和规则,同时也需要凭实力说话的那种公平。足球本身即是在一定规则约束下激烈的集体对抗,也是一场没有破坏、没有暴力、没有流血的文明“战争”,所有血液里涌动激情的男儿都可以在这里一试身手。足球场上有最大限度的体能较量,跑跳翻滚,比力量、比速度、比反应、比平衡能力、比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程度;足球场上充满了精神意志甚至是品格的较量,比胆量、比进取心、比心理素质、比不屈不挠和坚韧不拔;足球场上也是理性和智慧的较量,比战术、比策略、比方法、比寻找对方的弱点;足球场上还是集体的较量,比配合、比协同、比团结、比信任、比责任感。这些都符合人们最初原始的公平原则。

  足球文化有着其自身特殊的魅力。足球的动人之处在于,它虽然对抗激烈,却并不以伤害对方为目的,这使它具有了相当的灵活性和讲求技巧。运动量大、持续时间长,但又张弛有度,考验多种运动方式,所以对人的要求不拘一格。作为集体项目,需要人们相互配合,增加了赛场上的变化和复杂性,也更符合人类做事合群的特点。从事这项运动所需费用很低,所以它能够迅速在人群中普及,拥有广大的群众基础。比赛结果难以预知,充满偶然性,这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我国众多球迷在2002年世界杯买彩票猜8强时,居然无一人完全猜中,这使多少经验老道的球迷扼腕而叹。足球正带着它自身无法抗拒的魅力,对人类生活发挥着一浪高过一浪的影响。

  还有一个重要的现象是,作为这种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核心,球星和为足球做出贡献的人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热爱。英国女王先后为球星查尔顿、教练弗格森授予爵位。著名球星的影响甚至跨越了国界,像球王贝利、贝克汉姆等人,不仅受到本国人民的喜爱,在其他国家球迷的心目中也具有广泛的影响。人类文明总会进到这一天,那时的民族英雄将不再是消灭了多少敌人的战斗英雄,而是球星。

  足球,推动文化与民族融合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民族之间的融合成为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之一。古今各国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变化和发展都与民族融合紧密相关。民族融合需要文化的共同点,各民族间差异的淡化要以对某一文化的认同为前提。

  世界各国人民对足球如此热爱,其基本原因之一就是对足球文化的认同。这种认同的惊人之处在于,它能超越不同的地域、国家、民族、宗教、文化,甚至经济上的贫富差距。无论冰天雪地的北欧,还是烈日炎炎的赤道非洲;无论是发达的西方诸国,还是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亚洲各国;无论是信奉伊斯兰教或基督教的民族,还是多种文化形成的移民社会,人们可能会分别喜欢冰雪运动、赛车、游泳、乒乓球,但他们都能接受的是足球,并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尽管世界杯的冠军多年来由位于欧美两大洲的国家所分享,然而亚非国家也有打入八强的战绩,各个国家在足球场上都有成功的机会,每个民族都可以凭借自身的实力,在足球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的足球风格,如欧洲风格、南美风格、非洲风格等等,但它们都只能融于足球文化的共性之中。足球文化一旦形成,对人类社会生活就会产生广泛的影响。这种被认同的文化在世界各国交流,人们不断汲取其中先进的内核。它会在精神物质两个方面对民族融合产生积极的作用,成为民族融合的催化剂。

  从文化融合来讲,先进的文化理念会不断影响和更新相对落后的文化。聘请外籍教练是很多国家的选择,也因此给很多足球相对不发达国家带来了新的气象。韩国在2002年世界杯进入前四之后,人们问韩国队员,希丁克到底教给了你们什么?他们回答说,他让我们直接称呼队员的姓名,新老队员在一张桌子上吃饭。这就是一个欧洲人带给亚洲的平等观念:在一个战斗集体里,大家要团结战斗,没有特权者。这就是一种意识的进步和交流。

  再如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以成败论英雄”的价值观。这种观念甚至影响到我们对现代足球的欣赏,过于看重胜负,球员、观众都有这样的问题。英格兰、巴西这些球队都有过在世界杯决赛中失利的经历,但球员回国时,在机场仍受到国家要人和群众的热烈欢迎。既然是比赛,他们也追求胜利,但只要是全力以赴拼到最后一刻,尽管失利也是虽败犹荣。我们可以看到,2002年世界杯中,在德国队战胜韩国后,德国队长卡恩终场时主动走过去和韩国的守门员交换球衣,握手拥抱。土耳其战胜韩国队后,我们看到两国球员在比赛结束时用手相互搭着肩,共同向观众表示感谢的动人场面,这才是真正的强者风范!这种激战过后,坦然对待胜负的豁达态度,作为足球文化的一部分,一定会对我们产生积极的推动。

  再看足球运动中的民族融合。足球是强者的运动,比赛是为了取胜,取胜不仅带来荣誉,还有巨大的经济利益。所以要更多考虑的是球员和球队的实力而不是球员的种族和信仰。以上原因首先使足球运动员跨国流动成为普遍现象。如巴西就有上千名选手在世界各地踢球。在欧洲,各大足球俱乐部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多国部队”,来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球员集合在一起,并肩作战。例如刚刚捧得欧洲冠军杯的意大利国际米兰队,除本国球员,还有来自荷兰、尼日利亚、巴西、法国、喀麦隆、塞尔维亚、哥伦比亚、阿根廷、罗马尼亚、加内、奥地利、洪都拉斯、斯洛文尼亚等国家的球员。

  再者,国家队任用外籍球员代表本国参赛的也不罕见。日本队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在亚洲崛起,其中先后有拉莫斯、洛佩斯、三都主等来自巴西的球员代表日本参加世界大赛。对广大球迷来讲,支持本国球队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对异国球员的认可。

  在一些传统的移民国家里,移民后裔更是成为国家队中的主角。法国国家队中,真正具有法兰西民族血统的球员很少,多数球员为其他国家的移民后裔,比如著名球星齐达内来自阿尔及利亚。在国家队23人名单中,共有13位黑面孔。再如荷兰,半数主力队员为前荷属殖民地移民的后裔。

  种族歧视这种人类卑劣的情感,在足球运动中也有,但它或是被发展的社会所转变,或是受到主流社会的反击。在巴西,第一批足球俱乐部就是由贵族们组织的,他们一度持有严重的种族偏见。直到经济上的成功让黑人运动员和混血运动员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也引发了这个群体的种族与政治觉醒,种族壁垒这道看不见的障碍才渐渐被冲破了。上世纪30年代,巴西有一位赫赫有名的黑人球员莱昂达斯达席尔瓦,他被人们称为“黑珍珠”,当时甚至赢得了白人上层的赞扬与崇拜。

  足球运动也可以使种族歧视问题明朗化,并引起人们的重视。譬如在意甲赛场上,有时种族歧视的谩骂声如倾盆大雨般打在最优秀的球员身上。当年尤文图斯的戴维斯、帕尔马的图拉姆和穆博玛、国际米兰的西多夫等,这些原本深受球迷喜爱的球星都曾经是被攻击的对象。最为典型的事例是2001年5月27日,意大利乙级球队特里维索队从尼日利亚引进了一位18岁的锋线小将,球迷们把这位尚未谋面的年轻人看成了帮助该队实现保级大业的救星。随着黑皮肤的申冈奥莫雷德首次出场,看台上传来了愤怒的喊声:“我们不要黑鬼!”然后球迷们成群结队地走出了体育场。足球场上的种族歧视实际上是西方国家种族问题的一个缩影。过去10年里,随着有色人种移民的增多,意大利种族主义情绪抬头,极端分子把失业、犯罪率上升等社会问题归咎于其他肤色的人。

  2001年7月26日,国际足联举行了反种族歧视大会,强烈谴责了种族歧视的行为,意大利足协也对有关俱乐部进行了处罚。也使许多国家的政府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措施。可以说足球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人们对种族歧视问题的关注。

  足球文化还可以产生一定的政治功能,甚至可以暂停战争,缓和国家民族间的敌对情绪,发出和平的信号。2002年足球世界杯期间,正逢巴以激烈冲突,几名以色列士兵抱着枪在坑道的电视里观看比赛,当记者采访时,他们说让巴勒斯坦人先打吧,我们看完再说。而一对儿巴勒斯坦父子在家中看比赛时说,让我们和以色列人分别组队比赛,我们如果赢了他们,他们可能会请我们吃炸弹,言语中透出一种无奈的幽默。英国《卫报》曾经报道,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提出让阿富汗境内实现永久和平的方法竟然是帮阿富汗足联成立多支球队,让他们境内搞内讧的各派军阀支持不同的球队,以此作为缓解矛盾、恢复阿战争创伤的最好办法。正是作为和平友好的桥梁,2001年,“足球”被列入诺贝尔和平奖的候选名单。

  足球,促进人类发展

  足球运动同样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现在足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在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足球产业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成员。目前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英国足球俱乐部已达15家,其中曼彻斯特联队不仅比赛成绩优异,而且是经营最成功的俱乐部,年收入达1.1亿英镑。足球运动的普及也使球星们的身价水涨船高,身价在千万美元以上的球星俯拾皆是。据德国电视台《转会市场》对本届世界杯决赛阶段32强球队的身价进行估测,所有参赛队的总身价达到了惊人的56.3亿欧元。其中,西班牙以5.65亿力压巴西的5.15亿,排名第一,其次是法国、英格兰和意大利等队,也跨越了4亿欧元。

  足球经济也直接影响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南美、亚洲的一些国家也效法欧洲,实行俱乐部联赛,除了发展体育运动以外,这也成为刺激本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再者,足球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如欧洲足球运动使用的,包括俱乐部赛、世界杯赛用的足球绝大部分为巴基斯坦生产,制造足球已成为该国重要产业。足球鞋的产地则来自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最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球星在发达国家踢球,得到的巨额收入回国投资、消费,甚至捐助慈善事业者也不乏其例,这些也有利于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

  世界杯赛也是对举办国组织管理能力的检验。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不仅没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反而使该国当年经济增长率降低了3%。而2002年的世界杯通过广告、电视转播、门票等途径,国际足联有望从中获得6亿美元的利润,举办国韩国可获88.8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收益,日本为20多亿美元。此外还为两国增加了大量就业机会。本届世界杯,据sportcal.com称,国际足联预计将总共获得35亿美元的商业收入,其中电视转播收入25亿美元。

  足球对各国经济也产生同步的影响。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各国经济不景气,因此本届杯赛期间,欧洲很多国家的公司都出台了限制员工看球的规定。而据伦敦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发表的报告,由于球迷看球,英国世界杯期间的GDP减少13亿英镑,欧盟的GDP减少87亿欧元。

  足球运动也推动着科技事业的发展。足球运动的科技含量已越来越高,如球员伤病的治疗、足球场地的建设、运动器材的创新、兴奋剂的检测等,无一不与高科技有着密切的关系。足球世界杯更像是科技世界杯,就拿门票来讲,为防止犯罪团伙的伪造,对防伪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一张门票上可以说浓缩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防伪技术。现在世界杯的举办已从由欧美两大洲分享向亚洲以至于非洲转移,这对科技水平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促使他们通过学习和交流努力推动本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责编:曹琴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