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24年的“等待”与6天的“重逢” 从航模运动看群众体育如何“化茧成蝶”

2017-07-11 11:54:00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天津7月10日电 题:24年的“等待”与6天的“重逢”——从航模运动看群众体育如何“化茧成蝶”

  新华社记者何晨阳、朱翃、周润健

  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比赛航模决赛正在天津市激烈进行,这是航模运动时隔24年后重返全运赛场。

  “听到这届全运会要恢复航模比赛的消息时,我非常激动,航模运动终于回来了!”在航海模型帆船项目决赛中,河南队选手王云飞说,曾参加过第七届全运会航模比赛的他,再次回到全运赛场依然是少年般的兴奋。

  王云飞说,七运会后不少航模运动员都选择了退役、转行,但他们对于航模运动的热情依旧。“这些年大家也都没闲着,有的在做青少年航模推广,有的走上了航模改装的道路。”王云飞说,航模运动能锻炼青少年的动手动脑能力,因此不少选手选择让孩子参与这项运动,形成了一种代际传承。

  在全运会群众比赛航海、航空模型项目广东队领队沈转如看来,全运会对运动的助推作用不容小觑。“广东有23名运动员参赛,这是我们在数百名航模爱好者中海选出来的,虽然航模已离开全运会24年,但民间的热情从未中断。”曾以专业运动员身份参与七运会航模比赛的沈转如说。

  这一观点也得到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雷的认可。王雷说,24年前第七届全运会的航模比赛培养了不少这一领域的骨干,后来这些人有到企业和科研院所工作的,他们的努力为无人机、航模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比赛航海、航空模型决赛时间共计只有6天,但这一大赛平台有效提升了群众体育项目的知名度。“这次群众比赛海选面更宽,涉及人数更多,社会影响力也要比24年前大得多,我相信在这次全运会的带动下,航模运动必将为更多群众所喜爱,普及度也将进一步提高。”王雷说,全运会群众比赛中航模分项的开设,为航模等科技体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6天的比赛将产生深远影响。

  记者采访发现,此次全运会群众比赛航模决赛中不少参赛者都表示赛后要将这种运动热情传递。60岁的香港选手陈兆光表示,回去后他会跟家人分享这次参赛经历,希望能借此带动更多人参与航模运动,如果下届全运会还有相关比赛,他还会参与。

  “群众参与热度的提升,会带热相关体育产业,这是全民健身的溢出效应,也是群众体育破茧化蝶的重要标志。”沈转如说,航模运动带火了模型制造、发动机和电池等行业的发展,这些行业又通过冠名、资助等方式反哺航模运动。

  沈转如、王云飞等人表示,在大型比赛为全民健身项目提供展示平台的同时,地方政府、体育部门和协会还必须做好相应对接工作以使群众项目更接地气,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

  沈转如等人建议,作为产业化相对较为成熟的群众体育项目,航模运动参与者正不断增多,宜通过破解航模运动场地等瓶颈问题,加大科技体育进校园力度,多举措展现全运会群众比赛的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增加普通百姓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完)

编辑: 褚夫晴
关键词: 代际传承;比赛;全运会;七运会;重逢;河南队;广东队;王云飞;化茧成蝶;决赛

24年的“等待”与6天的“重逢” 从航模运动看群众体育如何“化茧成蝶”

24年的“等待”与6天的“重逢”——从航模运动看群众体育如何“化茧成蝶。记者采访发现,此次全运会群众比赛航模决赛中不少参赛者都表示赛后要将这种运动热情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