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扎实帮扶服务“三农”——记天津优秀驻村干部田健

2017-09-30 14:08: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天津9月30日消息(记者刘阳)门吱呀开,走出一位个子不高的青年,他戴着方形无框眼镜,身着白色衬衣映衬着小麦色肤色显得略不协调,热情地跟我握手,第一句话就是略带口音的“你好啊”。如果不曾听说,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会下乡到田,扎根村两年,带头准帮扶困难村。

  他叫田健,是天津学院的研究员、教务处副处长,是今年8月份刚刚评出的“天津市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优秀驻村干部”。他生于村,成长在农田里,高考考入了学院,一直未曾离开“三”。当得知学校党委安排驻村帮扶工作任务时,服务“三”的真挚感情便促使他主动向组织请缨来到了宁河区鲁庄村。

  鲁庄村位于天津东北部,距离宁河区区中心也有30多公里,距离主干线宝芦公路还有7.1公里,交通十分闭塞。一路沙土地颠颠簸簸,田健终于来到这里。看见破旧的房屋和村民朴实的脸,田健想到了自己的老家,那也是一片片田。是时候让自己来亲手帮助这群“家人”。

  帮扶三不是简单的问题。政府给了资金,引入了设备,但是如何结合鲁庄村使用这些设备成为田健面临的第一个问题。鲁庄村和中国大部分村一样,大量青壮年不是求学离开就是外出务工,精壮劳动力少之又少,再加上村民大多种植主要是传统农作物以玉米和棉花,经济附加值比较低,土地年复一年地种植单一物种,造成营养损失严重,土地贫瘠,产能不断降低,也就造成了鲁庄村经济上不去。而各家各户大多采用自家耕种自家收割自家售卖,一家一户单独斗造成商贩收取农作物时同村竞争压价低。田健看到种种困局和工作组两名成员连夜商讨,决定首先改生产,将经济附加值低的棉花、玉米改成主体种植更为适宜土地经济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核桃。其次,建立合作社机制,让土地、劳动力集中起来,众人拾柴火焰高,让家中没有劳动力的老人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有地不浪费,统一采种、统一播种、统一耕种,统一收割,统一售卖。田健说,开办合作社链条式管理。合作社解决独家独户生产,现在合作社可以把土地集中到一起,使用机械化生产。这样大大提高生产力,节约了劳动成本,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使用价值。最后,要培训村民技术和提升产品知识储备,让他们懂技术,会种植。

  

  田健带工作组慰问困难户

  第一次与村民接触并不如想象般顺利,当村民听闻改农作物时还能接受,但是部分村民产生疑惑,考虑到核桃是木本植物,不是玉米一年就可以收获的,这期间的生活保障怎么做?合作社到底是什么?岂不是个人的变大公了?村民们最不放心就是最后售卖是否符合约定,是不是真的能拿到自己的一份。面对种种质疑,田健一行人只能把探讨暂且作罢,全员参与讨论必将七嘴八舌难以达成共识。 

  随后田健和工作组的马闯、周明发赶紧回住处商量。确实核桃成熟前的温饱有待考量,经过讨论三人最终想到了解决之法,神不变,求同存异,让村民看见成果比什么都重要。随后,田健便组织村民代表开会,决定主体改种经济附加值高的核桃,林下套种大豆等作物作为核桃林未成熟前的温饱保障,也帮助改良土壤结构。开展合作社机制,前期统一作业,最后产品销售环节,和村民代表探讨后决定总体统一售卖,部分户协商好相平价位售卖,这样让村民自己拿着自己的腰包,村民们也放心有干劲。村民代表听完后十分激动,田健欢迎思想积极的几户民到街坊四邻多宣传,最终全村158户中有151户决定参加合作社一起干。

  

  田健示范种植核桃

  第一轮和村民们谈妥如同完成一项大事情一般,田健收拾整理材料到深夜,村的夜晚只听到狗吠声,但是田健心里暖暖的,在工作笔记本扉页上写下 “全心全意为‘三’发展服务,深入村,走近民,为实现村繁荣、业发展、民增收,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一个民的儿子发自内心的期盼。

  统一规划后,一切慢慢进入正轨,田健终于可以缓一口气。核桃种植后,看见核桃苗一排排在地里绿油油的,田健特别开心,拉着党委书记孙守钧看核桃苗。刚种没几日,核桃苗开始出现病害的苗头,这把工作组三人吓坏了,赶紧从市里请来专家,勘测树苗,解析土壤,最后经过多轮处理后,专家研究发现核桃苗并无大碍,是工作组盯得紧,看得实了。少部分小问题也一一解决后,核桃苗慢慢成长起来,村民们看见绿芽生长在自家田地,脸上绽放出笑容。这次邀请专家来乡里给核桃看病虽然只是偶然,但是田健发现专家来田间地头特别有成效,所以田健索性两年间请了十余次各类专家亲历鲁庄村,让专家在田里和村民传授知识,解决问题。后来,田健发现专家时间有限,邀请也有点难度,就起了学院的算盘。天津学院高校里头专业学习业知识的同学都是有知识、有技术的新一批人才,让他们来村里,一方面可以解决村民的问题,帮助带动鲁庄村的生产建设;另一方面,也给在校学生一次实践机会,育他们实干的平台。田健想好了赶紧向学校打报告,一批批同学利用暑期真的走到了困难村里来。

  田健说:“扶贫仅仅是输血绝对不够,需要让村具有自主造血的能力,探索‘技术帮扶+社会实践’新模式,借助学院人才和技术优势,让本校的大学生到间实践帮扶贫困村,邀请业专家到田间与民手把手传授业知识和技术,实实地解决业生产问题。”

  2016年6月的一天,村里的青壮年都已外出务工,这时田健发现核桃苗附近杂草蔓延很快,田健赶紧拉来两个伙伴,下地拔杂草。马闯回忆说:“我们也没有拔草的工具,就徒手拔。有好几次田健的手都磨起泡了。”

  核桃苗长得好,大豆收成不错,村民们从平均收入8000元,一下涨到了20000元。以前村民们都要把农作物搬运到集市上叫卖,现在还没收割就有商贩来村里商谈收购,村民们也开始从贫穷向小康不断进发。2017年9月鲁庄村工作组已经完成这批帮扶工作,田健与马闯回到了校园本职工作当中,周明发则跟着新一批帮扶继续前往其他村落,周明发骄傲地说:“鲁庄村这批大豆收成不错的呢,而且核桃树也开始结果啦。”

  田健说,帮扶到村技术革新是先导力量,理念革新才是硬仗。服务“三”,将人才带到村民身边,让学专家解决业问题;将技术带到田间地头,让业借助科学技术提高产能;将科学理念带入到村,从体制机制改变传统固化思维,用新方法新策略来科学种植,建立长效机制。早日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

编辑: 褚夫晴
关键词: 驻村干部;农学院;帮扶;困难村

扎实帮扶服务“三农”——记天津优秀驻村干部田健

田健是天津农学院的研究员、教务处副处长,是今年8月份刚刚评出的“天津市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优秀驻村干部”。他自小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间,大一些考入了农学院,一直未曾离开“三农”。当得知学校党委安排驻村帮扶工作任务时,服务“三农”的真挚感情便促使他主动向组织请缨来到了宁河区鲁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