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10月9日消息(记者周思杨 褚夫晴)近年来,天津市宝坻区锚定首都优质资源,联动周边城市力量,不断引人才、聚资源、育企业。今年,宝坻区提出打造“科创之区”的新目标,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并深挖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平台优势,形成研发孵化在北京、生产制造在宝坻的“中关村宝坻模式”,同时发挥好“科创中国”国家级平台作用,为区内企业赋能,以科创力量激活区域高质量发展动力,推动宝坻成为“宝地”。

2021年,天津市宝坻区成功入选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名单,目前全区已有158家企业及组织入驻“科创中国”创新平台,发布成果资源101条,在65个试点城市(园区)总榜中位居前列。“为什么是宝坻?”日前,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宝坻区一探究竟。

“小温暖”培育大企业“小服务”做好大实事

弹琴、识字、绘画...一张智能儿童课桌可满足多名学生的兴趣需求,这是记者在天津宝兴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宝兴威”)看到的智能教育产品。作为以纳米银线导电薄膜和触控模组为核心的战略新材料领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宝兴威率先在领域内实现多项技术突破,解决了国内屏显材料“卡脖子”技术难题。

“我们在北京研发成功后,选择来到宝坻区继续深耕。宝坻区委、区政府不仅为我们协调办公场地和税收政策,还为我们对接了许多客户,目前我们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全新智能产品,已经在宝坻的两所中学投入使用了。从生活到生产,宝坻区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宝兴威董事长刘彩风说道。

宝兴威的智能教育产品展厅(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据了解,去年宝兴威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今年公司结合宝坻区打造“科创之区”的新要求乘势而上,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刘彩风向记者介绍,7月,宝兴威成功入选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公司第三季度销售额已经近2亿元。“我们在宝坻区的帮助下入驻‘科创中国’,通过平台找专家、找政策、找资源,进一步助推公司发展。”刘彩风说。

宝兴威工作人员展示可实现“十点触控”的显示屏(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近年来,宝坻区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在天津2020年营商环境评价中,宝坻区33项评价指标为天津市最优,政务服务、办理建筑许可等多项指标全市第一。记者从宝坻区政务服务办了解到,宝坻区政务服务中心深入推进“一门、一窗”改革,入驻中心的19个部门555项服务事项全部实行“一窗无差别综合受理”;全面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和“跨省通办”工作,持续推动减证便民,让审批跑出“加速度”;推动“好差评”一事一评价工作,政务服务好不好企业群众说了算;公开发布改革举措、惠企政策51条,助力企业发展壮大。此外,宝坻区政务服务办还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近三年,减免企业评审评估费用480万余元,免费为企业刻制印章5.1万余枚,免费邮寄审批结果1.5万余件,拿出“真金白银”为企业减负,用“小服务”做好大实事。

引新助新宝坻区科创平台效益初现

在宝坻区西环北路与北外环的交界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下称“科技城”)正在紧锣密鼓的加速建设中,作为中关村发展集团在北京以外重资产投资项目,科技城预计总投资1100亿元,未来将提供12万个就业岗位。立于科技城协同发展中心露台,宝坻区大好风光尽收眼底,无限的希望与活力正在这片热土上跃动。记者从科技城管委会获悉,科技城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目前已有4家科技制造企业投产,21个实体企业项目落地建设,持续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并初步显现出产业集聚效应,成为汇集高新科技企业资源的平台。

科技城相关企业展示(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受平台资源的吸引,今年年初新成立的天津芯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芯森科技”)在7月份迁址到科技城,目前已进入电流电压传感器的研发、测试及批量生产的快速发展轨道。“这里人才资源富集,经常举办人才交流会,我也参加过很多期,这在我们之前的地方是没有的。同时,基于科技城的优质产业生态,我们可以和这里的上下游企业进行深度对接。”谈及未来,芯森科技总经理和波充满期待,作为科技城的“新人”,芯森科技已经与科技城内部分企业初步建立了合作意向,今年预计销售额将达到1000万元。

芯森科技研发的各类产品(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据悉,为完善配套设施、推进产城融合,科技城在引入商业中心及高等院校的同时,宝坻区还规划设计了从宝坻南站到科技城的快速自动驾驶公交系统,未来将实现从宝坻南站到科技城的无障碍接驳,进一步为打造“人才高地”添翼,为北京成果产业转化提供平台,为京津两地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科技城的无人接驳车正在行驶中(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国家级平台赋能企业拓展科创“朋友圈”

“在我们行内,如果遇上难以解决的方案,同行都会和客户说‘这个太难了,你们去找上工富怡吧。’这让我们非常骄傲。”上工富怡智能制造(天津)有限公司(下称“上工富怡”)总工程师李帅说。据了解,上工富怡共有14个研发所,200余名专业研发人员,占全公司员工总数近三分之一,主要产品设备覆盖了“穿、住、行、医”多个领域,许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都是由上工富怡定制的设备而制成的。

上工富怡自主研发生产的口罩生产流水线(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我们不直接生产产品,我们生产全套的生产设备,是产品‘上游的上游’,我们也希望能与更多有需求的企业交流,挑战新项目。”李帅说。目前,上工富怡已经成功入驻“科创中国”,根据企业供需在该平台上展开广泛对接,拓展科创“朋友圈”。

上工富怡的全自动多头电脑绣花机(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作为宝坻区本土企业,上工富怡是宝坻区科创力量的缩影。记者从宝坻区科技局获悉,今年,宝坻区科技局着力实施创新环境专项提升行动,以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为重点,深入开展“保苗、增苗、壮苗”工作,拟定并由区政府印发了《宝坻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地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截至目前,宝坻区共13家企业被工信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17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申报45家;建立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26个项目进入今年第一批天津市智能制造专项资金项目公示名单。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天津市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以及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列为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作为京津冀三地的“纽扣”,宝坻区将以成功入选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为契机,在科创人才引育、科创产业发展、科创平台打造等方面用心用力,着力打好科技创新“组合拳”,搭平台、汇资源,帮助企业实现创新资源共建共享,推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打造“科创之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