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严修:“吾邻画手两曹氏”

2018-04-24 17:36:00来源:天津日报-满庭芳

  我存有一件严修先生的短笺,是写给津门教育家、书画家曹鸿年先生的。上面写道:“吾邻画手两曹氏,前有香士后恕伯。水云先生去已久,松寿主人今赫赫。水云第以画竹名,松寿于画无不精。况兼诗字擅三绝,未免前贤畏后生。严修拜稿。”

  曹鸿年(1879—1956),字恕伯,晚年改号宏年,别号如心居士,书斋馆名“松寿轩”,天津人,回族。1879年7月11日出生在一个小商人家庭。幼年好学,受教于顾叔度先生,学习诗、文、书法,后在严氏学塾就学。19岁又从王鼎平学国画。1900年在家设馆,招生授课。对书法、绘画、诗、词等均造诣甚深,又擅长金石篆刻。曹鸿年在艺术上的成就,也传到南方。创立上海书画会的钱云鹤,慕名向他征求书画,他寄去竹、兰等作品,刊入神州吉光集浙江嵊县郑昶所著《中国画学全史》一书。1924年曹鸿年选出各体字、各种画共12帧,论书法、论画法、论篆刻等著作,历年所作诗、词、楹联,论教育的文章,以及有关他个人经历的文稿,编为《松寿轩第一集》。严修先生得知后,欣然书写这一短笺,以表祝贺,并以此作为该书之序。

  短笺实为严修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对两位回族书画家给予高度评价。其所称“香士”乃天津清代画家曹香士。香士先生,回族,善写竹石,有逸气,高额曰“水云山庄”。“寿主人”即曹鸿年。他篆、隶、行、楷、魏碑、大草兼工。写行书时悬肘中锋,力追“钟、王”。书联好作边跋,遍布两侧。所画竹兰山水,理法双清,且能左手书画,还擅作指画。自刻图章“临碑帖三百多种”“学书画五十余年”。民国时《湖社月刊》曾多次刊发他有关碑刻的文章。

  “吾邻画手两曹氏”,不仅是对两位回族朋友的赞赏,更体现了严修与回族朋友友好相处、不分彼此的亲密关系。严修一贯尊重回族兄弟。家住药王庙大街的杨桂山,回族,与天津多位文人交往,对天津历史掌故知之甚多,被誉为津城口述“活字典”。他出身城市贫民,读一年私塾后便辍学务工,后被录用为邮局邮差。严修知道杨桂山每天要到清真南大寺做礼拜,就提出要为清真南大寺拿乜帖(善款)。有些回族群众觉得让他拿乜帖心里过意不去,就婉言谢绝了。严修为此写了一副对联表明愿望:“事前为主鉴,身后有人评。”这副对联的含义是造物主能知能鉴。回族群众一看就知严修诚意,不仅收下了善款,还专门制成匾额悬挂于大寺。这段佳话见证了严修与杨桂山的交往,也见证了回汉两族同胞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互为支持的真挚情谊。

  有人说:严修一生有两个方面最为人称道,一是道德风范,一是教育贡献,因此被称为“教育界之道德家”。历史学家傅斯年曾欲作北洋时期历史《民国北府记》,计划独作传者二十余人,其中以严修为“清正”列传之首。

编辑: 苏平

严修:“吾邻画手两曹氏”

我存有一件严修先生的短笺,是写给津门教育家、书画家曹鸿年先生的。上面写道:“吾邻画手两曹氏,前有香士后恕伯。水云先生去已久,松寿主人今赫赫。水云第以画竹名,松寿于画无不精。况兼诗字擅三绝,未免前贤畏后生。严修拜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