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5月9日消息(记者苏平 夏震宇)外地人提起天津,绕不开多种多样的天津小吃,麻花、炸糕、煎饼果子……天津人爱吃、会吃、懂吃的背后,靠得是发达的农业产业支持,正是全市几百家农业企业,保证了天津人餐桌上源源不断的新鲜食材。日前,央广网记者走进天津市消费扶贫示范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天津金仓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了解这家农业企业的发展故事。

  产业帮扶 消费拉动 “买买买”让农户多挣钱  

  

  金仓公司的产品展台(央广网记者苏平 摄)

  记者来到天津金仓公司,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展台上琳琅满目的农副产品,这些产品大都来自甘肃、新疆、河北等对口帮扶的受援地区,因其优秀品质而深受天津市消费者喜爱。然而就在几年前,甘肃的土鸡、新疆的牛羊肉、河北的山核桃这些好产品却面临着“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如何让优秀产品从受援地区走上天津百姓的餐桌,金仓公司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公司董事长刘光昭向记者介绍说:“这几年我们去过很多次受援地区,比如甘肃镇原,我们了解到当地的农产品质量非常好,但是由于交通物流成本高、产量有限等种种原因,好产品没法得到好销量。我们公司通过一系列举措拓宽了销路,让农户多挣钱。”

  据介绍,金仓公司首先深入了解受援地区农产品情况,与当地的合作社与企业签约,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然后在农业生产环节对当地农户和合作社进行科学指导,在后期加工环节根据产品需求进行统一标准化的设计、包装和处理,在产品销售环节利用金仓自身成熟的物流和仓储体系降低运输成本,再依托线上电商平台售卖,最终做到消费者与农户的“点对点”对接。

  在这种模式下,过去受援地区农户零散生产、物流不便的落后情况发展成了现在近乎工业化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流程,销量提高的同时成本有了显著降低。刘光昭给记者算了笔账,前年一只甘肃土鸡要卖168元,而今年土鸡价格降到109元,“价格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也高了,销量提高了30%以上。”刘光昭说。

  消费者得到了物美价廉的农产品,受援地区贫困户也实实在在的受益。据统计,2019年公司共收购甘肃、河北、青海、新疆和西藏等受援地区特色优质农产品1000多万元,包括米、面、粮、油、水果、肉、禽、蛋等多种品类,带动了受援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千余人。

  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 农业原来可以如此“现代”  

  来到天津金仓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之前,记者有个疑问,这样一家农业产业公司为何名字里会涉及“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数字化发展之路给了记者答案。

  金仓公司运营年来,积累了庞大的数据资源,建立了三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网络销售平台,一是微信公众号商城--金仓商城,二是微信小程序商城“金仓公社”,三是区域平台。目前三个平台都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客户覆盖面广泛,能够为扶贫产品的线上推广售卖提供有力的保障。

  

  金仓线上电商平台

  如今,线上电商平台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线上、线下融合才是发展新趋势。据介绍,金仓公司计划依托“金仓公社”微信小程序商城,将在天津全市范围内开设51家线下直营体验示范店,店里不仅有扶贫产品,也有市级农业品牌“津农精品”等优质农产品,这些数字化门店将引入扫码支付、自助结账、配送到家等服务,加速线上线下渠道融合。顾客可以现场直接购买,也可以体验后进行线上下单送货到家服务。

  那么如何保证线上商城、线下门店的货源充足?刘光昭介绍了“智能仓”的构想。智能仓具有集货、检测、分拣、加工、冷藏、配送和信息平台等功能。以往粗放的农产品市场不能满足不同客户对农产品不同的品质等级需求,智能仓的自动分拣能够将农产品按照品质、颜色重量等特征自动分类摆放,满足客户对农产品具体需求。对于新鲜农产品,智能仓还能够分区域调整区域温度,“不同果蔬的储存对温度的需求是不同的,只有分温区储存才能减少果蔬的损耗。合理的储存、延长保质期,可以切实为农民增收的同时保障果蔬的品质。”刘光昭说。

  今年金仓公司将首先完成静海区智能仓的建设,项目位于天津市静海区海吉星物流园内,占地13亩,使用面积8614平方米。

  

  农户对果树进行统一标准化种植(央广网发 企业供图)

  智能化的仓储只是拼图的一角,金仓公司希望将智能化、精细化、标准化将渗透到农产品生产、销售等流程的每个环节。刘光昭说:“我们将对天津市的优质农产品进行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检测、统一包装、统一物流的‘五统一’模式,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将天津运营模式复制到全国各地,深耕供应链,在农产品当地建立智能仓,力争在全国建立一个有序的优质农产品供应网,实现农产品无地区限制、无季节限制销售。”

  民以食为天,越来越多天津金仓公司这样的农业领域中小企业,将使天津市农业产业化的道路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