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我国七成癌痛患者忍痛生活 专家提示避免五大癌痛误区

2017-08-20 15:18: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天津8月20日消息(记者陈庆滨 通讯员朱芸)记者从8月19日举行的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疼痛诊疗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年会”上获悉,2017年中国癌症统计年报数据显示,中国癌症患者的数量不断攀升,癌症新发人数增加到368万,占世界的1/4。疼痛是肿瘤患者最恐惧的疾病之一,发生率较高,近60%在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会出现疼痛,然而70%的疼痛患者未接受规范化的镇痛治疗。
  本次年会由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疼痛诊疗专业委员会、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据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天津市肿瘤医院疼痛科科主任王昆介绍,癌痛是所有疼痛中种类最多、类型最全、机制最复杂的一种,会随着肿瘤进展而不断变化。约有69%患者的疼痛症状会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如果得不到及时缓解,可能连日常最简单的翻身、坐起、进食、睡眠都无法进行,严重影响其身体机能和抗病能力,并使手术、放疗、化疗等抗肿瘤治疗的耐受能力和效果降到最低,最终使患者生存期大大缩短。更危险的是,疼痛还会给病人造成“病情复发”或“病情加重”的不良暗示,使患者悲观、绝望,丧失治疗信心,轻则可以使患者焦虑、烦躁、抑郁,重则甚至产生恐惧和自杀的意念。
  “在中国,癌痛治疗不足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约有70%患者的疼痛并未得到有效控制。”王昆主任指出,肿瘤患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是晚期患者,疼痛发生率达70%—90%。然而,由于患者和家属对于癌痛认知度不高,再加上部分医务工作者忽视了疼痛管理,导致能接受规范化镇痛治疗的患者仅为30%左右,治疗现状不容乐观。如果能尽早接受规范化治疗,70%以上的癌症疼痛都可以达到有效缓解,大大改善生活质量。
  tips:关于癌痛的五大常见误区
  误区一:癌痛不是病。
  许多人都认为癌症伴随疼痛是种正常现象。在第一次疼痛发生后,仅有28%的患者在1—10天内就诊,1/3以上的患者在疼痛发生一个月后乃至半年以上才会就诊。第一次因疼痛就诊后,仅有35%的患者会在10天内得到治疗,多数患者接受疼痛治疗的时间在一个月之后。
  误区二:出现癌痛就没有治疗价值了。
  30%以上的癌症患者在早期就会出现疼痛,半数以上患者在治疗期间会有疼痛,而疼痛的出现并不意味癌症到了难以控制的程度,即使是晚期患者出现疼痛,也应予以积极治疗。
  误区三:癌痛治疗治标不治本。
  除了吃止疼药外,疼痛治疗还包括粒子植入术、射频消融术等技术手段,都是通过直接杀死肿瘤细胞起到缓解作用,能起到杀死肿瘤细胞和缓解疼痛的双重功效。而神经丛毁损、神经阻滞和药物治疗等手段,也能够通过缓解疼痛而极大地改善生活质量。
  误区四:吗啡容易成瘾。
  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均证实,癌痛患者口服吗啡或应用透皮贴剂,极少成瘾,吗啡的成瘾率只有万分之三。使用阿片类药后,一旦疼痛病因得以控制,在疼痛消失后,随时可安全停用阿片类药。
  误区五:杜冷丁止痛效果更好。
  杜冷丁的止痛效果只有吗啡的1/10,且一般用于急性疼痛,而癌痛多为慢性疼痛,需要反复用药,如果使用杜冷丁反复注射,则会形成局部严重的纤维化,其代谢产物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毒性。
编辑: 褚夫晴
关键词: 癌症;误区

我国七成癌痛患者忍痛生活 专家提示避免五大癌痛误区

记者从8月19日举行的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疼痛诊疗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年会”上获悉,2017年中国癌症统计年报数据显示,中国癌症患者的数量不断攀升,癌症新发人数增加到368万,占世界的1/4。疼痛是肿瘤患者最恐惧的疾病之一,发生率较高,近60%在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会出现疼痛,然而70%的疼痛患者未接受规范化的镇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