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1日消息(记者牛谷月)“天上不会掉馅饼,馅饼下面是陷阱。”“任你骗术怎么变,我不转钱应万变。”“横财到嘴边,吃亏在眼前。”……日前,多地核酸检测点的“一米线”地贴上出现了朗朗上口的反诈标语。“霸屏”式的反诈宣传不断挤压犯罪分子的诈骗空间,“全民反诈”蔚然成风。

近年来,伴随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如何防治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诈骗,已成为全社会的一道必答题。在有关部门主导、社会各行业乃至全民参与的反诈格局下,从中办、国办印发最新意见,对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安排部署,到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提请二次审议;从公安机关单打独斗到党政主管、全民参与;从“铺天盖地”反诈宣传到“漫灌”“滴灌”相结合。全民反诈行动不断升级,彰显各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构筑防诈反诈“防火墙”的坚定决心。

专门立法 织密织牢反诈法网

6月21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二次审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杨合庆表示,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是一部“小切口”的专门立法,其突出特点是坚持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和全链条治理。

草案二审稿在进一步总结反诈工作经验基础上,着力加强预防性法律制度构建,把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宣传防范和预警劝阻措施上升为法律规定;强化压实各方面的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扩大预警劝阻责任主体,增加其他部门和金融、电信、互联网企业的预警劝阻措施;加大对违法犯罪人员的处罚,在“难点”“痛点”问题上精准出招……草案二审稿进一步释放出对反诈工作打防并举、防范为先、齐抓共管、协同共治的明确信号。推动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制度化、法治化,进一步织密织牢反诈防诈的法网。

事实上,这部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早在2021年10月19日就提请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草案规定了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基本原则;完善电话卡、物联网卡、金融账户、互联网账号有关基础管理制度;建立电信网络诈骗反制技术措施,统筹推进跨行业、企业统一监测系统建设,为利用大数据反诈提供制度支持。此外,还加强对涉诈相关非法服务、设备、产业的治理;加强其他有关防范措施建设。明确法律责任,加大惩处力度。

面对不断出新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新特点新手段,要全社会携手、各部门齐心,形成合围之势。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小切口”立法的推进,有利于推动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让“天下无诈”的理想早日照进现实。

高压铁腕 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

我国反电信网络诈骗立法和执法都高度重视协同治理的理念。

执法层面,依托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我国业已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反诈工作体系,由此衍生出来的紧急止付、涉诈通讯信息拦截等措施对阻断犯罪产生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全国电信网络诈骗立案数已连续12个月同比下降。

据介绍,一年来,推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国公安机关持续开展“云剑”“长城”“断卡”“断流”等专项行动,先后组织全国集群战役150次,共侦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9.4万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63.4万名,同比分别上升28.5%、76.6%。

此外,针对老年人这一防诈反诈中的特殊群体,全国公安机关紧密结合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深入推进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已成功破获侵害老年人权益案件788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7510余名,打掉违法犯罪团伙1040余个,为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84亿余元,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

在强有力的严打高压震慑下,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一年来公安机关立案数同比下降18.7%。国家反诈中心会同有关部门全力构筑防止群众被骗的“防火墙”,紧急止付涉案资金3290余亿元,成功避免6170余万名群众被骗。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将坚持打防结合、防范为先,切实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整体合力,营造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强大声势,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多发高发态势,有力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防范为先 “六大反诈利器”构筑防诈反诈“防火墙”

全国公安机关打击治理实践证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可防性犯罪,宣传防范是压降发案的重要手段。“群众在哪里,反诈宣传就跟到哪里。”5月10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联合启动了“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新一轮反诈热潮。

据2022年4月14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的介绍,一年来,国家反诈中心直接推送全国预警指令4067万条,各地利用公安大数据研判预警线索4170万条,成功避免6178万名群众受骗。会同相关部门加大技术反制力度,升级优化拦截系统,建立快速动态封堵机制,完善止付冻结工作机制,成功拦截诈骗电话19.5亿次、短信21.4亿条,封堵涉诈域名网址210.6万个,紧急止付涉案资金3291亿元。

近年来,多部门深入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坚持打防并举、防范为先,构建推出了“六大反诈利器”,不断加强预警防范工作,为广大群众构筑防诈反诈“防火墙”。

国家反诈中心APP——2021年3月15日,公安部推出的国家反诈中心APP正式上线,截至目前已受理群众举报线索1460余万条,向群众预警2.3亿次,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96110预警劝阻专线——2019年11月8日,96110预警劝阻专线率先在北京启用,随后推广至全国,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的公安机关开通。公安机关提醒:96110是官方预警劝阻专线,如接到“96110”号码来电,说明机主本人或其家人正遭遇电信网络诈骗,请一定及时接听并耐心听取民警的劝阻提示,避免上当受骗。

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2021年7月14日,工信部联合公安部正式推出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首次实现对潜在被骗用户的短信实时预警,上线以来已成功发送预警信息1.49亿条,预警劝阻准确率达60%以上。

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服务——针对部分群众身份信息被诈骗分子冒用办理涉案电话卡等情况,工信部推出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服务,截至2022年4月底,用户查询量已累计突破6700万次。同时,集中排查处置涉诈高危电话卡7760余万张、行业卡1930余万张,清理关联互联网账号5700万余个,对全国物联网卡开展拉网排查,一大批存量高危号卡得到全面清理。

云闪付APP“一键查卡”——为解决群众对于跨行银行卡账户查询的诉求,2021年12月,人民银行指导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商业银行基于银行业统一APP云闪付试点“一键查卡”功能,打造统一查询途径,向公众提供银行卡数量、每张卡的银行名称、借贷记属性、脱敏卡号等信息的查询。自“一键查卡”功能试点上线以来,已累计生成超过百万份查询报告。

“反诈名片”服务——2022年6月23日,反诈利器再添一员“猛将”,工信部指导部反诈中心联合国家反诈中心,组织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推出了“反诈名片”,对各级公安机关的反诈预警劝阻电话号码进行标记和来电提醒,帮助群众有效甄别电话来源,进一步提升预警电话的权威性和及时性。

“全民反诈,天下无诈。”在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协同发力下,在全链条反诈、全行业阻诈、全社会防诈的齐抓共管格局下,防诈反诈“防火墙”必将牢不可摧。

编辑:万玉航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