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22日消息(记者 于琦)从单一的运动记录功能到心率监测、睡眠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心电图监测……如今,智能穿戴设备又将搭载血压引擎,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来自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认为,可穿戴设备收集的数据可以预测疾病,人们通过可穿戴设备改善运动之外的健康状况,这一领域或将迎来高潮。
  “可穿戴其实拥有比协同配套价值更重要的独立核心价值——健康。”华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汪表示,“但遗憾的是,在这之前,并未有一家厂商从可穿戴的独立核心价值出发、从用户的健康需求出发,去为可穿戴研发一款全新的芯片、一套全新的系统。”
  诚然,芯片正是这些智能穿戴设备的“心脏”,系统则是智能穿戴设备的“大脑和神经”。华米科技用了近八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小米手环第一代亮相到华米自有品牌Amzfit、Zepp智能手表位列全球前四这一征程。
  逐梦“中国芯”:自主研发破“卡脖子”难题
  芯片和操作系统是计算机领域最基础的核心技术,也是智能穿戴设备能否取得重要突破的关键。过去,芯片和操作系统往往都被外资企业垄断,中国企业发展屡屡受限,常被称为“缺芯少魂”,突破“卡脖子”难题已迫在眉睫。
  近年来,得益于中国广阔的市场和应用领域,中国商业芯片行业正展现出很强的发展动能和潜力。最为关键的是,在外部环境倒逼和内部技术提升的共同作用下,国产芯片加速试错、改造、提升,已经从“不可用”向“基本可用”、再到“好用”转变。
  实践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在华米科技看来,为了打破垄断培养核心竞争力,追求极致的产品应用表现,不止要造硬件,关键是要“造芯”。
  黄汪认为,自主研发芯片需要对研发有长期、持续的投入和承诺,所以这也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有资本、有底气、有信心坚持下来的也只有寥寥几家,而华米科技则是其中一家。
  “去探索这条新路的理由,是我们坚信为用户带来最佳使用体验必须通过垂直整合的方法实现,我们坚信智能可穿戴的价值不仅仅是一个硬件消费品,更重要的是数据的价值、是健康的价值。”黄汪坦言。
  在黄汪的努力之下,华米科技以实际行动推进对用户的承诺,在系统、芯片、血压、核磁四方面齐发力。日前,公司连续发布了多项硬核且底层的技术产品,包括新一代智能可穿戴芯片黄山2S、完全自研的原生智能手表操作系统Zepp OS、30秒一键监测的Pump Beats血压引擎,以及便携式MRI核磁共振设备。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第三代自研可穿戴芯片,黄山2S相比黄山2号,运算效能提升了18%;而运行功耗则降低56%,休眠功耗降低达93%,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该芯片中还集成了一颗2.5D GPU。得益于此,黄山2S的图形加速性能比上一代提升达67%,可独立高效地处理图形相关指令,让操作系统运行更加流畅。此外,芯片搭载的卷积神经网络加速处理单元,可以迅速识别疾病类型;以房颤为例,其识别速度是纯软件计算的26倍。据悉,黄山2S将成为第三代Amazfit智能手表的核心芯片。
  由于华米科技自研芯片,因此公司很早就预测到了全球芯片晶圆厂将会出现短缺。公司透露称,在去年11月份就下了今年全年所有订单,包括明年的订单都已经预估到了。
  眼下,中国芯片产业正在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黄山1号到黄山2号再到黄山2S,华米科技三年推出三款自研芯片,其以技术硬实力完成了造芯第一阶段的“三步走”
  华米科技逐梦“中国芯”,仍将继续。
  开放生态道路:研发投入持续加码
  2020年,科技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不过,我国科技创新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受制于人,“卡脖子”问题还比较突出。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科技创新,尤其是原创性的底层创新或者说基础创新,仍是关键。
  “十四五”规划纲要已将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到全新高度,并将科技自立自强发展上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地位。“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瞄准一系列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近年来,各地企业都在加快科技研发的节奏,华米科技也积极响应,不断在科技创新上有所突破。其中,在最具科技难度的芯片领域自研了黄山1号、黄山2号、黄山2S,为中国企业攻克高精尖技术带来了信心。
  与其他任何智能设备厂商不同的是,华米在科技连接健康的赛道上走得很远。公司率先打造出与智能可穿戴设备适配的Zepp OS系统,具有轻盈、流畅、实用三大特性,并集成了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可以精准的测量心率、血氧等人体生物数据和多种运动指标;成功研发出PumpBeats血压监测引擎,可以实现 30 秒一键测量血压,Q4将推出搭载该技术的智能手表;投资和推动全球便携式 MRI(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发,便携式MRI可以在信噪比相差300倍的情况下,实现高质量成像,能够具备体内病变的初步筛查作用,并针对主要临床应用(如癌症,中风诊断等)进行了针对性地优化。
  从芯片和操作系统等核心部件,再到血压监测、便携 MRI,华米科技在健康管理底层技术上的研发并非一蹴而就。黄汪曾表示,过去三年,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平均每年达到4.1亿元,相当于一些新兴互联网公司及IoT智能硬件公司的2-3倍。
  据公司财报披露,2020年华米科技在研发投入5.38亿元,而当年的营收为64.334亿元人民币,研发占比达到8.36%。2021年一季度,公司研发费用也维持在亿元级别,2021年Q1公司研发费用达到1.5亿,同比增长28.7%。
  截至目前,华米科技专利申请量已经突破1000项,其中半数以上为发明专利。已经获得授权的专利数量,也达到了550项。2020年11月,华米科技也正式获准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不少压力,但如果让我在夯实技术和当下盈利之中做选择的话,我一定会选择前者。”黄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但事实证明,华米科技已实现了研发投入和高毛利之间的良性正向循环。“往往因为加大了研发投入,企业在产品性能和算法上实现了技术领先,反而可以实现成本的节省。所以,高技术往往带来高毛利。”黄汪如是说道。
  从满足自身发展到开放生态道路,华米最大的想象力在于将芯片、OS系统等供应链能力对外开放。公司一方面,选择“做深”,通过研发芯片、操作系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产品力;另一方面,公司也走在越来越开放的道路上,即将芯片、系统能力开放,拥抱产业。
  黄汪透露,华米科技的芯片和操作系统已经授权给关联企业亿通科技,亿通科技将基于此进行更多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出行等在内的IoT领域尝试,未来将开放给第三方来做更多的IoT应用。“华米OS不但支持自己的黄山2S芯片,也同时会支持第三方芯片,并且非常关注与其他品牌IoT产品之间的互联稳定性。我们生来就很开放,生来就愿意与别人连接。”黄汪说。
  “未来十年将是以人为中心的科技时代。”黄汪相信,如果华米把健康做深做透、做到极致,一定能够做得更加有价值,产生核心竞争力。届时,华米的APP会安装在所有手机巨头的手机上,不但是用户自己的选择,而是手机厂商们的主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