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问起多少个春节没有回家过年了,危兵华只是笑笑,因为真的已经记不清了。但他很笃定的说:“他们会理解的”。
  这位守卫国门26载的深圳边检总站民警出生于军人世家,爷爷危官盛参加过渡江战役、福建战役、抗美援朝,父亲于1973年至1975年在福建连州空八军服役。受祖辈父辈的熏陶,从小,保家卫国是必须,是责任,更是荣耀的思想,就已在危兵华心里根深蒂固。

  “好男儿,报效祖国当兵去!” 1995年,年轻的危兵华在家人的鼓励下毅然报名参军,成为守卫南海之滨的一名武警战士。入伍后的危兵华,驻守蔚蓝大海,仿佛感受到了爷爷浴血奋战时的悲壮,看到了父亲驰骋天空的浩瀚……三代军旅人,三种兵工种,一样赤诚心——保家、卫国、为民!1998年深圳边检职业化改革后,边防武警转变为了边检警察,但他始终保持军人本色,将部队听党指挥、服务人民、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在新系统内发扬光大。
  所以,苦活脏活累活,他总是一马当先抢着干;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他向险而行,积极加入党员突击队;春节、国庆等重大节假日时,他也总是把休息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志,他说:“别人顾不上家庭,可能会被埋怨,但我们家三代军警,他们会理解、会支持的。”
  像这样受家庭影响选择加入守卫国门队伍的民警,在深圳边检总站大家庭里还有很多,2009年大学毕业后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加入深圳边检总站的聂珊珊就是其中一个。“这大概是一种‘遗传’吧,我爷爷瞒着家人跨过鸭绿江,奔赴抗美援朝战场,我爸爸瞒着家人入伍成为一名伞兵,我也自己做主报考深圳边检总站,成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

  “小时候父亲对我要求很严,总把‘纪律’‘内务’挂嘴边,有时候甚至像在教育新兵。”儿时的聂珊珊对父亲有着满满的崇拜,但也苦恼于父亲的严格。“听父亲讲过他的跳伞训练,一开始很害怕,两腿发软,但任务面前军人不允许退缩,不敢上就逼着自己强上。那时就模糊地感受到了军人的责任和付出。”一颗种子悄然埋在了心里。
  责任和付出不只体现在跳伞任务,从军期间,父亲从未在家里过年,而这一点最终也“遗传”给了聂珊珊。
  时光悠悠而过,一股信念也随时光传承。受祖上两辈影响,她从小便憧憬着有朝一日能够保家卫国。临毕业时她终于找到了她的机会——考入边检,成为一名国门卫士。当聂珊珊把入围结果告诉了父亲,父亲激动而自豪,热情地把她送往深港之畔,担起守护家国的重任。
  坚守深圳湾口岸的12年里,和父亲一样,聂珊珊的每个春节都是在岗位上度过的。“其实我也经历了从不解到热爱的一个过程,”谈到在岗过节,聂珊珊坦然道,“刚参加工作那两年,老家亲友总问我过年啥时候回来,每次解释不放假回不去时其实也挺遗憾,但后来每年在口岸守护着归家的旅客,看着他们离家越来越近时那难掩的兴奋,我都更加理解了爷爷和父亲的选择。舍家为国,是一份珍贵的付出,有人愿主动去承担这一份付出,是家之荣耀、国之幸运。”
  对春节不能回家同样释然的,还有蛇口边检站的民警王俊卿。她的爷爷、爸爸、妈妈、姑姑都是警察,每逢新年万家灯火、阖家团圆之时,却是全家人分散各地、坚守岗位的时候,因此她对节假日的概念总是很淡薄。

  在王俊卿的印象中,自小家中的年三十便少有别家的热闹景象。在大多数人欢聚一堂时,父母亲人往往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这个城市里沉默的平安守护者。2020年春节是王俊卿工作后第一次回家过的年,本以为能尝尝久违的年味儿,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节日的祥和与宁静,大年初二,她和父母便先后收到了单位的紧急返岗通知。退休已久的爷爷见子女后辈纷纷奔赴工作岗位,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叮嘱要保重身体、注意安全。老人心中有着对儿孙辈的牵挂与关怀,更多的是对人民警察这份职业多年的体会、包容与理解。
  “我们家的故事其实也很平凡,这些故事都是万千警察家庭的缩影”,王俊卿笑着说道。在她口中,家里有一样的柴米油盐、一样的喜怒哀乐,从不缺个人生活的丝丝烦恼,也会有家庭生活的小小矛盾。但在她的家庭故事里,也隐藏着一些不同的辛酸:有作为机要员的爷爷年轻时留守地下室里用来充饥的生萝卜,有无数个父母匆忙挂断的电话,有自己坚守蛇口码头凌晨三点的加班,还有偶有传来父母单位的叔叔阿姨牺牲的消息和刻在警校英烈墙上熟悉的名字。无数平凡家庭幸福生活的背后,是无数警察对家庭的亏欠和对职责使命的遵从。点点滴滴隐藏在万家灯火中持续燃烧发光,有着滋养一方平安的久久之功。
  像往常的春节一样,今年的春节,危兵华、聂珊珊、王俊卿又将在岗位上度过。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深圳边检总站的民警们承担着更加重要的任务。“吾心安处即故乡,能不能回家过年并不重要,国泰民安、家人安好,这就是最好的‘年’。” (通讯员刘崧辰 卓本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