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深圳1117日消息(记者李强) 北大光华大湾区发展论坛近日深圳举行。本次论坛以致敬特区40载,改革创新再出发为主题,10余位来自政、学、企各界嘉宾齐聚深圳,建言特区发展,畅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机遇。


  在本次论坛上,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艾学峰发表了开幕致辞,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瑞思集团董事长崔湘秀发表了主办方致辞。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彭森,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徐宪平,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金融学系教授刘俏,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教授陈玉宇,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等嘉宾发表了主旨演讲。

  刘俏院长首先代表光华管理学院对来宾表示欢迎。他表示,今年是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是光华管理学院成立35周年,也是光华管理学院来到深圳的第21年。深圳分院是光华本部之外的第一个分院,分院的建设跟国家的发展战略是紧密相关的。光华管理学院秉持着创造管理知识、培养商界领袖、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从人才培养角度,多年来在深圳培养了众多MBAEMBA等项目学生及校友;在学术研究领域,承接多项重大课题,产出了丰富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未来也将通过课程、活动传递出来,及时服务于深圳及大湾区的发展。刘俏认为,深圳的发展本身是学术的富矿,他希望今后在深圳开展更多更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推动深圳未来的发展。

  彭森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但也面对从未有的风险和挑战。他认为,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首先必须用市场化的改革来破解目前的矛盾和问题。其次,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地扩大内需、扩大市场规模,提升消费,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最后,市场化改革再出发是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根本动力,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

  徐宪平指出,中共中央最近出台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进一步明确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他认为,构建创新生态体系可从八大支点着手:第一,树立做好已知、面向未知的创新理念;第二,培养自立自强、开放合作的创新视野;第三,打造企业为主、产学研用的创新群落;第四,发挥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创新作用;第五,加大基础研究、风险投资的创新投入;第六,构建科技设施、资源共享的创新平台;第七,吸引五湖四海、卓越不凡的创新人才;第八,弘扬宽松包容、自由探索的创新文化,与创新结伴而行。

  刘俏认为,中国经济未来最大的结构性挑战是在完成工业化进程之后,如何继续保持比较高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他结合十四五规划提出如下破题思路: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减低对外依赖度;提升在全球产业链的位置,形成供应链闭环;提高居民消费率,提升服务消费占比;实现投资更合理的配置,提升资本回报率;提升研发强度,大力投资基础研究,增加教育投入;优化产业结构的变迁与人口流动等。他特别强调了大量农业转移人口要实现市民化的问题,并提出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租赁住房和REITs三位一体的新一轮改革。对于以上挑战,他期待深圳先行先试为改革提供经验。

  陈玉宇表示,过去四十年的发展来源于开放与自由贸易,以及全球范围内知识和技术的扩散。观察深圳的发展不难发现,经济增长也离不开良好的法制建设、政策支持及投资研发等。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了一批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群体。陈玉宇分析,未来30年世界的主角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七国,而大湾区相邻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印尼、孟加拉等极具增长潜能的市场,拥有极大的机遇。中国故事是一个变化的故事,由众多企业家们书写,若这种企业家精神能够成长为一种社会共识,将为未来发展带来更多希望与机遇。

  徐文伟首先表达了对大湾区未来成为全球最有创新潜力、最有活力的热土的信心。他表示,人类世界即将进入智能世界,以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为基础特征。通过5G等技术,将万物连接起来,把物理世界转化为数字世界将会是未来方向;在万物智能方面,人工智能与行业智慧,5G等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千行百业数字化和智能化;5G将主要应用在行业,将会给自动驾驶、安全检测、农业生产、娱乐行业等领域带来巨大变革。最后,他总结了华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即持续不断的科研投入;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重视基础研究。

  厉伟分享了他对于硬科技投资的最新思考。他认为未来可重点关注两大方向:一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业;二是以精准医疗为代表的大健康产业。他认为,从投资理念上来说,要改变过去机会主义占主导的投资思想,进行深度的思考;从投资逻辑上来说,投趋势比投事情更重要。具体来说,当投资人决定进入一个趋势领域的时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第一,所投的企业是不是行业龙头;第二,所投的企业是不是在高速成长;第三,所投的企业是否具有科技创新能力。

  主题论坛环节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金融学系教授张峥主持。广东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新洪,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腾讯集团副总裁李朝晖,深圳市智慧城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东平,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李黔,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理等嘉宾围绕乘势新基建,创造新价值:湾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圆桌对话。


  张峥认为,新基建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支撑,而数字经济又是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经济形态,对提升中国未来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尤为重要。围绕新基建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如何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或是短期见效的应用场景”“如何看待市场、政府在新基建发展中的作用”“ 深圳、广东乃至大湾区的挑战和机遇在哪里等问题,张峥与圆桌嘉宾进行了探讨。

  杨新洪认为,新基建是推动新发展格局形成的最好载体。以广东省为例,前三季度,新基建投入超500亿,是整个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增速最快的,达到60%多。一般来说,如果按照投入产出比30%以上来测算,增加值率能达到30-40%之间就属不错。在“十四五”期间,如果也按上述方法测算,新基建可能会带来1.4万亿的GDP,产生很好的撬动效果。

    李朝晖表示,数字化、信息化应该是新基建最重要的主题。首先,相比传统基建,新基建应当更看重服务的元素,有大量的软件和服务的投入;其次,如果说传统基建是在消费者看得见的地方,新基建就是在看不到的地方,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形成一张无形的网。这对于下一代的智慧城市、无人车以及其他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来说,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陈东平表示,在数字化时代,计算力、储存力、网络、带宽等才是最基本、更核心的要素。但这些又是非常昂贵的,如果政府能够通过大量投入,免费或低价提供,将大大降低数字企业的创业与创新成本。智慧城市的本质是在体制机制等层面做出社会性改革,用数字化的能力,实现治理能力一体化,但全国90%以上的城市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

    李黔分享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探索。他表示,电动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同,也是比亚迪未来坚定投入、大力发展的方向。未来电动车将实现在家充电,并利用停车位和公共快充站实现慢充和快充。此外,未来的电动汽车将实现智能化,这将对包括5G基站、云端、整车算力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这些都将为汽车行业带来巨大变化。

  蒋理认为,新基建跟传统基建相比,重点在,体现在数字化与智能化。他认为,电化学储能作为新基建数字化、智能化的能量基础,近年来在安全性、经济性、能量效率转换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已具备商业化应用条件。目前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在局部地区已实现平价上网,装机量有望迎来大幅增长,带来储能等灵活性资源需求激增,而储能受益于规模化与技术进步预计成本将持续下探,循环寿命性能将持续提升,未来可再生能源+储能将有望迎来平价上网,从而取代传统化石能源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