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经济开发区展示大厅(央广网 发 王晋文 摄)

  央广网忻州6月18日消息(记者刘水晶 王晋文 霍斌) 一线城市引才大战如火如荼,强势省会政策红利密集出台,地方城市如何破题“出圈”?作为忻州唯一县级市,原平谋求通过搭平台、改土壤、修生态来破解求才难题。
人才公寓大楼(央广网 发 王晋文 摄)
  “引才”:党政主官扛在肩上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刊发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文章指出,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
  忻州原平,这块土地从不缺少改革创新、重视人才的基因。上世纪80年代,从原平策源的“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政策轰动一时。高峰时期,全国先后有500多个县8万人次到原平学习取经。
  时下,原平继承和创新“搭台唱戏”的改革精神,把“搭戏台”变成“搭平台”,在“党委政府搭平台、人民群众创佳绩”的理念下,把过去少数人唱戏、多数人看戏,变成“人人有舞台、人人都是角”。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这是忻州原平的引才用才理念。原平市委书记马志强说,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最稀缺的资源。原平市“开辟绿色通道,简化进人程序,更新官场思维,实行‘一人一策’‘一事一策’,不拘一格揽才。” 
  当前,处在“转型出雏型”重要历史关头的山西,经济“发动机”正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山西省委、省政府强调,今日之山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创新、渴求人才。从广撒“英雄帖”,到人才新政“12条”,再到以超常规举措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山西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原平亦如是。近年来,围绕“招才引智”动作频频,原平出台一揽子人才政策,从“全职留人”到“柔性引进”,从“招来人才”到“用好人才”,全方位出击。
  2020年5月以来,原平市委书记马志强,市委副书记、市长常永峰带队,相继赴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地,开展人才“请进来”交流对接。同时,在传统产业、优势产业领域搭建工作平台,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配套安家资助、分配激励、解决配偶子女工作入学等各项措施,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孟德智  (央广网 发 霍斌 摄)
  “留才”:灵活引智以诚相待
  忻州市委书记郑连生指出,要为一切有志于来忻州创业的人士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同时,坚持“柔性用才、项目引才、待遇留才、高效育才、园区聚才”,探索完善乡土人才引育新模式。
  “我是被原平市委组织部一通电话‘打’来的。”毕业于兰州大学的孟德智是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他说,“原本倾向于在大城市就业,接到原平市委组织部邀请去‘看一看’的电话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这里,这一来就扎下了根。”
  孟德智说,当地政府的实干和诚恳打动了他。“各项奖励措施都能兑现,并解决了配偶随迁问题。”
  人才既要引进来,更要留得住。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办主任张学飞告诉记者,“开发区的人才公寓,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免费入住。”
  针对重大人才引进,原平实施“柔性引才、项目引才、计划引才”。原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霍奋军表示,采取技术入股、智力服务、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引进“高精尖缺”人才。
  其间,原平市双惠种业柔性引进山西省首批“百人计划”人才、山西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韩渊怀,柔性引进山西省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山西特聘专家”、山西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温祥珍,他们带来的项目,已在原平落地生根,科研成果在市场实践中取得应用。
  近年来,山西积极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吸引、培育有识之士投资兴业。身处其中,原平积极有为。
  翻开山西地图可知,原平南距太原100公里,北离大同200公里,东至京津450公里,周边辐射人口3000多万。境内公路、铁路、高铁、高速纵横交错。
  作为忻州唯一的县级市和“山西省转型综改先行试点市和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市”,在从传统煤、铝、电产业转型升级中,原平努力通过改良施政土壤、修复营商生态环境助力产业升级。 
  以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当地凭借土地价格低廉、较低用电成本、丰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以及并联审批、绿色通道、限时办结、保姆服务、一事一议等服务制度,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无审批管理,全力提升营商环境。
  良好的政务、营商环境,正在吸引众多优秀人才集聚。
  据原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数据,2020年,该市部分事业单位通过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及调入等方式,引进大中专高校毕业生104名,其中不乏“双一流”高校毕业生。
范亭中学  (央广网 发 王晋文 摄)
  “挖才”:牵线搭桥精准施策
  拓宽引才渠道,精准施策,全方位挖掘人才。为摸清人才资源,原平建立本地专家人才库、本地籍在外人才库、本地籍优秀大学生三大数据库,为各类人才精准牵线搭桥。其中,专家人才库有六支人才队伍,共计10236人;本地籍在外人才1830人;本地籍优秀大学生1360人。
  今年28岁的王文英是土生土长的原平人,研究生毕业后,考到河北省深泽县成为一名公务员。她说,“一直想回到家乡,但放弃公务员工作,有些不忍心。”原平市引进本地籍在外人才政策,让她看到了返乡工作的希望。
  王文英通过该政策申请回乡,原平市委组织部与深泽县联系,协商调动,实现了她在家乡工作的愿望。原平市委组织部人才股股长于小伟介绍,“此政策专门面向在外地政府事业单位工作的原平籍人才,希望能吸引更多原平籍的高层次人才回乡工作。”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原平遵循引进高级人才,启用中级人才,培训初级人才思路,全方位拓宽用人视野。
  针对本土人才,原平开展乡土人才技能培训,支持乡土人才兴办经济实体和民营企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16岁便离开家乡外出打工的李斌创立原崖绿农合作社,他说,“在外打拼几十年,家乡的一草一木始终难以割舍。”
  李斌看上了家乡的特色农产品——胡萝卜。李斌的家乡崖底村,其特殊的气候和水文条件,特别适合胡萝卜的生长。目前,吸纳本村70余户村民的原崖绿农合作社,通过与山西农业大学技术合作,生产的“崖底胡萝卜”已成原平农产品的一张新名片。
  原平市商务局综合党委副书记孙军前介绍,通过培养乡土人才、吸引乡土人才回归创业,已形成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经济实体,在优化产业结构、在助农增收方面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原平累计搭建创新创业平台32个,集聚效应渐显。
  “崖底胡萝卜”成为原平农产品的一张新名片(央广网 发 霍斌 摄)
  “聚才”:厚植土壤峥嵘初现
  一批批“孟德智”“王文英”“李斌”悄然改良着原平的人才结构与创新土壤。教育系统引进各类人才达百名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仅2020年度,便为企业服务各类人才60余次,开发区企业山西新石能源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介绍,“每年人力招聘成本接近百万,开发区人才帮扶,节省近三分之一的人力招聘成本。”
  近年来,原平市引进、培养人才过万名,在“2020年中国县域人口流入百强榜”中,原平市成为山西省唯一入榜城市。广聚英才驱动创新发展之势峥嵘初现。
  当下,这个孕育了班婕妤、班彪、班固、班昭等班氏群英,有着中国诗歌之乡、中华散曲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乡等盛誉的城市,志在“重构产业版图,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困境”,重塑“东山摇钱树,西山聚宝盆,中间米粮川”盛景。
  下一步,原平将实施“高校名校直通车”计划和“凤还巢”计划,持续发力人才建设。马志强表示,要把50万原平人积极性调动与否作为衡量人才工作的标尺。他说,“有了人才这个‘1’,‘0’才会成为数量级。”
原平经济开发区新石能源有限公司引进回的人才(央广网 发 霍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