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个人信息保护需要各方协同

2017-12-30 21:30:00来源:南方都市报
  12月28日,由南方都市报社和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等联合主办的“2017年个人信息安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近百名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的代表,共同探讨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话题。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也在当天发布了《2017个人信息保护年度报告》(下简称《报告》),这是国内首份由媒体发布的个人信息保护报告。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南都聚焦互联网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用多篇有理有据的深度报道介入这个话题。此次《报告》公布了包括1550家网站和APP的隐私政策测评的结果,以及南都在系列隐私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并对年度热点隐私事件做了盘点,对2018年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预测。
  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物联网,不管名称怎么变化,技术如何变革,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却似乎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但正如《报告》所指出的,你的个人信息随时可能被泄露,包括现在最时兴的无人机、儿童智能玩具、扫地机器人等,都可能成为监视你的“间谍”。甚至,一款你从未使用过的APP也能掌握你的信息,给你发来指名道姓的短信。
  一方面是个人对自身隐私安全的轻视。尽管没有数据显示用户在安装APP时认真阅读隐私政策的比例是多少,但按经验这个比例一定是非常低的。另一方面,各个网站、APP平台对于用户隐私的保护也大打模糊牌。即使是一些知名企业的APP,也存在轻视用户隐私的行径。例如,在招聘类平台中,智联招聘、猎聘网、赶集网的隐私政策透明度就排在倒数;在购物类平台中,当当网、乐蜂网、聚美优品、小红书、洋码头也居于后位。反倒是有些相对较小的平台对隐私政策更为重视。
  除了用户、企业两方,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还是一个公共问题,需要社会力量和政府监管的加入。为此,《报告》也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是相关部委、监管机构以及第三方社会组织,应组织对更多行业的更多网络产品和服务进行测评,督促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其次,监管机构应出台隐私政策相关标准和规范,对企业制定隐私政策时的随意性进行限定;最后,监管者还要将测评范围拓展至实际操作层面,考察被监测企业是否落实了隐私政策文本中对用户的承诺。
  事实上,南都在个人信息保护上的发力在过去一年多里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从政策本身来看,2017年5月,“两高”发布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司法解释。6月,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7月,四部委启动个人信息保护专项行动……这些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政策发布,将会给具体的监管工作、个人的维权事宜带来有力支持。
  当然,舆论监督呼吁加强监管,不能只是把责任推给政府,而是需要做好进一步的协助作用。例如,由南都来搭建平台,邀请学界、业界的专业人士从理论和实操的角度,来探讨政策监管、行业自律的具体操刀办法。在研讨会上,各方人士既有分歧,也有共识,而不管是分歧还是共识,能够作为问题提出来,作为办法进行回应,都是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一种推动。
  相对而言,媒体可能不是最专业的力量,但媒体在个人信息保护上可以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媒体,可以呈现个人信息保护的漏洞、危害,用测评曝光平台的保护力度排名,让更多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是媒体的议程设置作用;媒体、学界、业界和监管者可以齐聚一堂,继而形成稳定的沟通机制,促进监管政策与行业自律的形成,这是媒体的“连接”作用。
  中国业已进入“大数据”的时代,数据成了企业的核心资产。但企业与个人就数据的安全使用问题,一直没有真正正视和解决。在可预见的未来,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能力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这一层意义上说,南都作为媒体,用一年多的时间追踪报道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具体状况,并邀请高校、政府、企业等方面的专家就个人信息保护的话题进行探讨,不仅是为了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同时也是为了中国企业能够获得更为长远和稳健的发展。
编辑: 林馥榆

个人信息保护需要各方协同

中国业已进入“大数据”的时代,数据成了企业的核心资产。但企业与个人就数据的安全使用问题,一直没有真正正视和解决。在可预见的未来,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能力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