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高温费为何频频遭遇执行难?

2017-08-28 14:56:00来源:南方都市报
  七八月份正值暑假,家里有孩子的,难免要请年假,带娃出去转转。市民黄女士在南京新街口一家公司上班,因为公司业务忙,7月初,她只申请了1天的年假,连着双休日凑了3天假期,带儿子玩了一趟。可令她意外的是,其8月份工资单中的200元高温费变成了191元。单位人事部门解释,因为她7月份休了年假,所以年假期间的高温费也要扣除。(8月27日《现代快报》)
  其实,还有比休年假要被扣高温费更离奇的情形,有些“精明”的老板竟然能把高温费精确到每天、每个小时进行折算发放,比如,如果有半天未到规定的高温度数,就算给你4个小时的高温费;如果只在户外工作3个小时,哪怕其它工作时间都属于高温天气,也只发3个小时的高温费给员工。
  很显然,遇到这样精于算计的老板,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太不走运了,也都会怪自己的老板太抠门。可在笔者看来,出现高温费缩水这种情况其实另有原因,一些老板不过是有样学样、钻了政策设计缺陷的空子罢了。
  首先,对如何发放高温费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定。实际上,发放高温费(也即高温津贴)已有十多年了,但到底如何发放,至今全国并没有一个统一而具体的规定,从最新版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2012年6月29日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布)来看,也只笼统地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到底是按月还是按天、按小时发放,其中并无具体明确的规定,这种政策设计的天然不足不仅让人无法准确执行和操作,更给人留下了钻空子的空间,所以这怨不得一些老板太抠门。
  其次,由于国家在如何发放高温费上没有统一、具体的规定,致使各地各自为政,乱象丛生,不说金额标准五花八门,也不说是不是每个人都享受高温费,单单一个高温费发放时间的计算标准就有3种之多,有的是按月计算,有的是按天计算,有的甚至是按小时计算,这种计算方法的不统一,不仅极不严肃,也让一些无良老板有样学样,跟在其中浑水摸鱼,造成高温费“克扣门”的频频发生。
  有道是,解铃还得系铃人。发生一些企业千方百计克扣高温费的情况,根子在于没有一个具体、可操作的高温费发放细则,不仅让地方上遭遇执行难,更给了一些企业钻空子的可能,有关部门必须出台高温费发放实施细则,对发放时间、计算方法等作出一个统一、具体和明确的规定,强制企业执行,这样就堵住了过往在政策设计上的漏洞,让一些企业无法变着法子克扣高温费,上述休年假也要被扣高温费的咄咄怪事也就很难再发生了。(李世荣)
编辑: 林馥榆
关键词: 上海;高温费;执行难

高温费为何频频遭遇执行难?

有关部门必须出台高温费发放实施细则,对发放时间、计算方法等作出一个统一、具体和明确的规定,强制企业执行,这样就堵住了过往在政策设计上的漏洞,让一些企业无法变着法子克扣高温费,上述休年假也要被扣高温费的咄咄怪事也就很难再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