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0月18日消息(记者周洪)山歌号子小调,小桥流水人家。青浦、崇明、松江、金山等地的田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喝,杨浦的码头号子雄浑有力,新编的民歌小调甜美细腻,曾经过文人润饰的明清小曲跨越时光展现原生态世俗生活。10月17日,上海市民文化节江南民歌大赛颁奖展演在江南水乡古镇青浦朱家角举行。

上海江南民歌大赛颁奖展演在青浦朱家角举行(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本次大赛由青浦区人民政府主办,青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承办,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中国音乐非遗保护与研究中心协办。自6月12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拉开帷幕,经过报名、预赛,决赛三个阶段。

决赛中十六个区拿出各具特色,共四十多首“看家”民歌献给观众。最终《绿岛四季歌》《问花名》《姑苏风光》《码头工人来四方》《吃吃浦东老八样》《十二月花名》《阿婆茶》《救枯苗》《摇一橹过一浜》《啥鸟飞来节节高》10首歌曲获得“最江南”演绎奖。展演撷取了十二首具有代表性的上海民歌展示给广大市民,希望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能欣赏到江南民歌之美。与此同时,相关专家也为大家现场讲解了上海民歌的知识及其传承保护。

上海江南民歌大赛颁奖展演在青浦朱家角举行(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作为江南民歌大赛的关联活动,“上海民歌”系列讲座也将于10月19日到11月23日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举行,徐景新、郭树荟、候小声、韩金梅、邓姝、江山等民歌、声乐及非遗领域的专家、学者云集一堂为各区音乐干部及相关人员讲解民歌及其创作。进一步深入推广普及民歌的传承与创新。

江南民歌在青浦有着深厚的底蕴,青浦田(山)歌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青浦区正在着力打造最江南、高颜值、创新核的青浦新城,市民文化节江南民歌大赛“落户”青浦区扩展了其着力打造的江南名片的品牌内涵。主办方表示,新时代青浦要赋予民歌新的生命力,着眼未来向更多年轻市民传播传统文化,赋予传统民歌新的生命力和新的注解。

江南民歌大赛将民歌重新拉回大众视野之中,引发深思。音乐制作人彭程表示,看了民歌大赛心潮澎湃,“它让我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民歌,我们对传统音乐的责任在哪里,我们是否太过于依赖西方音乐体系,而忽略了自身最重要的东西,忘记了流在我们身体内的中华民族血液。”他也呼吁更多地关注传统文化,为新民歌打开一条宽广的大路。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上海打造江南文化品牌,民歌开始回暖,江南民歌大赛的主办正当时。郭树荟老师认为上海民歌要在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中有一席之地需要更多人关注、研究、演唱和宣传。传统民歌的挖掘整理工作还需要继续,除此之外还需要鼓励和支持更多作曲家、演唱者田野采风,创编和演绎更多新民歌,演唱者要了解歌曲产生的环境、作曲家的意图、了解民歌精神表达的艺术趣味,融入自己的理解,才能触及作品的灵魂。民歌大多用方言演唱,与地方方言密切相关,因此也需要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

据悉,主办方将持续举办江南民歌大赛,并有望在未来几年将民歌大赛扩展到整个江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