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7月27日消息(记者林馥榆)在今天下午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妇儿工委副主任、市妇联主席马列坚介绍上海市妇女儿童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据上海市妇儿工委副主任、市妇联主席马列坚介绍,《上海市妇女儿童发展“十四五”规划》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基本原则,具有七大亮点:

  一是关注妇女发展,提升妇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结合本市产业转型发展战略,加大女性职业技能培训和女大学生就业指导,吸引和帮助更多女性在新兴产业和行业实现就业;引导女性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二是重视家庭建设,落实“三个注重”要求,也就是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在制定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中引入家庭视角,建立完善生育支持、幼儿养育等家庭政策,减轻生养子女家庭负担。

  三是重视妇幼健康,加大妇女儿童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妇女全生命周期享有良好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女性健康期望寿命逐步提升,逐步健全覆盖全市的老年心理和认知障碍的筛查与监测干预体系。建立儿童早期发展基地,逐步完善儿童发育障碍的早期筛查干预制度;建立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评估、干预和转介机制,加强对儿童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

  四是重视环境优化,创建儿童友好社区。全面构建妇女儿童友好环境。在城市规划、社区建设过程中体现性别平等意识和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将对妇女、儿童和家庭特殊需求的考量融入城市规划的整体思路中。

  五是加大对特殊困境儿童的精准救助帮扶力度,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建设。健全面向因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危机、家庭失能等原因形成的困境儿童的发现报告机制、应急处置机制、评估帮扶机制和监护干预机制。通过公建公营、公建民营等方式,建设区级儿童福利机构。

  六是重视儿童网络安全。探索发展网络安全工具,清理网站青少年板块、少儿频道中涉色情、暴力等违法违规和不良信息,净化儿童上网环境。

  七是建立性别统计数据平台。推动性别统计数据库建设,开发性别统计数据平台。探索实现以人为对象的数据实时提取和精细化匹配,为性别平等红线提供监测和预警机制。

  马列坚表示,与“十三五”规划的主要指标比较,“十四五”规划的61个指标,当中涉及女性33个,涉及儿童28个。 其中主要有四大类指标体系:第一,17个延续性指标,即与上海妇女儿童发展“十三五”规划内涵、达标要求相同的指标。经过实践证明,指标设置的科学性较好、具有现实意义并且在统计监测上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如:“城镇女性从业人员的比重保持在40%左右”“女性幸福指数提高”“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控制在1.5‰以内”“少儿住院互助基金投保率保持在96%以上”等延续性指标。

  第二,递进性指标,就是在上海妇女儿童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要继续实施并且要进行预测,在“十四五”期间会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的指标。如:“户籍女性平均期望寿命保持稳定,户籍女性平均健康期望寿命逐步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

  第三调整性指标,即根据对“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实践和思考,需修改为更加科学规范的表述或更符合实际要求的指标,如:“十三五”规划中“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2 /10万以下”“十四五”调整为“孕产妇死亡率保持发达国家水平”。这样表述更加科学,也是动态精准性。“十三五”规划中“街镇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设置儿童之家或儿童活动场所全覆盖”,“十四五”调整为“儿童友好社区服务网络全覆盖”。

  第四19个新增性指标,即根据妇女儿童发展需求和政府责任创新的指标。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自身发展要求的新增指标,如:“创业活动率的男女性别比保持稳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的比例保持全国前列”等指标。

  “无论是延续性、递进性、调整性还是新增性指标目标只有一个,在‘十四五’时期上海妇女儿童发展水平要持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能有所提升。”马列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