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7月27日消息(记者傅闻捷 实习记者霍博) 今天(27日)上午,上海市政府秘书长马春雷介绍了上海“一网通办”改革的相关情况。上海“一网通办”改革已经实施三年,在国家行政学院发布的《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2021)》中,上海“一网通办”能力水平排名全国第一。

  三年来,“一网通办”已累计实施357项改革举措,接入“一网通办”平台事项3197项,公共服务事项数量已超越行政权力事项,累计办件量1.5亿。开通国际版,上线长者版,今年新增个人用户985.1万,法人用户12.58万,累计实名注册个人用户超5401万(本市户籍用户1156万,外籍人士38.7万),企业用户227万。“一网通办”移动端“随申办”月活峰值超过1517万,推出“随申码”服务,累计使用超37亿次。市民主页和企业专属网页累计访问超80亿次,推送个性化政策服务超2.3亿次。

  据介绍,过去三年,“一网通办”主要通过技术驱动撬动改革。之后三年,是“一网通办”升级版,改革过程中涉及到政府治理模式创新、治理方式重塑、治理体系重构,需要将创新改革举措制度化,依靠制度的刚性约束,推动各领域改革系统集成。

  马春雷介绍,未来“一网通办”将全面拓展服务范围,将“一网通办”服务理念和创新服务模式向公共服务、便民服务拓展,实现与群众和企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全覆盖,涉及18大领域97项服务场景应用。其中,围绕个人事项,打造从出生到养老的数字生活服务体系,包括幼有所育、健康医疗、交通出行、学有所教、文旅体育、住有所居、食药安全、绿化环保、弱有所扶、优军优抚、老有所养、公共法律等12大领域;围绕企业经营全周期服务,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服务体系,包括企业开办、变更、注销,惠企政策,普惠金融,综合纳税,专项资金,用工就业等6大领域。

  同时,打造上海的超级移动端“随申办”,拓展“随申码”应用,在医疗卫生领域,继续深化医疗付费“一件事”改革,省去挂号、付费等排队时间,推进医保卡和医保就医记录册“脱卡、免册”应用。在交通出行领域,推进“随申码”“公交码”与“地铁码”三码融合和“一码出行”。在酒店入住领域,推进酒店数字化转型,依托“随申码”实现旅客快速刷码入住。

  此外,还将推进长三角“一网通办”。目前,已有119个高频事项或服务实现长三角“跨省通办”,全程网办超508万件,线下窗口实现长三角区域41个城市全覆盖,线下窗口服务7.3万余次。5月28日,在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上启动上线了长三角政务服务地图、电子身份证入住宾旅馆、异地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大中专学生毕业户口迁移、长三角统一照片库等12个高频服务,让长三角区域的企业群众享受更多“同城服务”。

  马春雷介绍,“一网通办”将进一步聚焦群众和企业普遍关注、需求集中的领域,以使用者感受为导向,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实效,把用户体验作为衡量服务质量的唯一标准,推进服务“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服务绩效由群众和企业评判。去年推出了15项“一件事”,实现平均减环节69%、减时间54%、减材料75%、减跑动71%,目前办件量已突破100万件。今年新增12项“一件事”,由分管市领导协调推进,公共信用信息修复、残保金征缴“一件事”已上线运行,其余10个“一件事”拟于9月底前全部上线。

  同时,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实施“综合窗口”改革。从“进一门”到“进一窗”,全面实施“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综合窗口改革。今年实现综合窗口设置比例达到80%。聚焦高频事项,对于复杂情形,为企业群众提供“个性指南+智能申报”的全过程智能办理辅助“好办”服务;对于简单情形,提供“3分钟填报、零材料提交”的极简易用“快办”服务。目前,正在推进104项“好办”、123项“快办”服务,10月底前将全部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