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210617_095341.jpg

  图说:“钉”入地表的智能地钉 罗水元 摄

  架空线入地后如何保护其“新家”免遭外力破坏?国网上海电缆公司研制出了一个“小卫士”:智能地钉。记者日前获悉,该智能地钉已在上海试装312个,均运行良好。

  该智能地钉“钉”在地表,只有道路反光标大小。与一般钉子不同的是,它有太阳能板、蓄电池、定位仪、震动监测器、信号发射器等“内核”,在高强度亚克力透明面板保护下,睛天不怕晒,雨天不怕淋,普通外力击不跨。

  研制智能地钉的国网上海电缆公司电缆运检中心副主任李海介绍,在太阳能电板和蓄电池双重能量保障下,智能地钉能在连续10个阴雨天甚至更长时间正常工作。工作时,由于“内核”融入了物联网技术,创新了AI自学习算法,具有实时感知功能,感知范围直径达15米。

  这一感知范围内,如有挖土机等设备作业,或出现其它可能影响地下电缆排管等设备的外力,智能地钉就能快速捕捉到异常震动,自动发出刺眼灯光。这时,作业人员顺着灯光就能看到智能地钉上的“下有电缆 禁止开挖”等字样和联系电话。与此同时,有关警报信息也会同步传给管控相应区域电缆的工作人员手机上。

  相较于异常震动,不会对监控区域内地下电缆造成破坏的震动,如行人、车辆经过引起的震动,则是智能地钉“眼里”的正常震动。在这样的情况下,智能地钉不会发出声光警报。在同样工作原理下,智能地钉保护的地下设施,除了电缆外,还可以包括给排水、通讯、燃气等地下设施。

  据了解,智能地钉已在松崧泽大道等地方试装了312个,已自动监测到地下电缆周边的一些地面施工,并及时叫停了88次可能破坏地下电缆的地面施工。从目前情况下,已取得了预期效果。

  李海透露,在智能地钉研发出来前,他曾一度想过另外两种报警方式来保护地下电缆。一种是让两种化学药剂在异常震动中自动发生反应产生烟雾,警告外力作业人员停止作业;另一种是让特制电力设备在异常震动下冒火花来警告外力作业人员停止作业。考虑到冒烟式报警需在一定期限内更换化学药剂,冒火花式报警可能引发火灾,均未正式实施。

  李海同时告诉记者,将上述两种警报模式改为智能地钉后,曾想过让智能地钉“大声说话”,让智能地钉在警报灯光反复闪烁,提醒可能破坏地下电缆的作业人员时,也通过声音进一步“驱离”相关作业人员,从而达到“双保险”效果。但是,如果让智能地钉“发声”,就必须在智能地钉上打孔作“声道”。而智能地钉“钉”在地面,如果有孔,就可能渗水进去,就不利于保护智能地钉“内核”。

  李海也表示,将进一步密切关注已试装的智能地钉的运行情况,并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智能地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