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6月14日消息(记者唐奇云)上海正为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重要发展目标而努力奋进,这也意味着未来的影视行业势必迎来巨大的人才缺口。如何为中国电影的工业化之路培养熟谙影视工业体系、熟知国际传播方法,符合产业链关键岗位的专业人才,为推动上海、乃至全国电影工业体系的建立贡献智慧与力量,将成为当代高校电影人才培养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6月13日,由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与美国电影协会联合举办的“第八届全球电影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上海举办。作为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系列活动,此次论坛围绕“融媒体时代电影产业的发展及趋势展望”的年度主题,来自海内中外电影行业的多位重量级嘉宾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展开云端对话,共同聚焦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传播中国电影人的声音,为全球电影产业的未来发展探索下一个技术巅峰。

  会上,上海交大文创学院与华谊兄弟研究院联合出品的《中国实景娱乐发展调研报告之影视IP赋能实景娱乐》正式发布。在文旅大融合的背景之下,该《报告》通过对中国实景娱乐行业的发展历程、市场概况、政策法规、行业特点、核心优势、游客期待与反馈等信息进行研究,并展开了多维度探讨,最后就影视IP培育、实景娱乐项目建设及市场发展等各方面做出建议,旨在为中国实景娱乐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与支持。

  趋势展望 前沿科技蕴含影视机遇

  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虚拟拍摄、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层出不穷,在为观众带来视觉享受和感官震撼的同时,也为电影产业链的发展与革新提供了基础与助力,让电影拍摄的模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论坛现场,海内外嘉宾首先围绕海内外前沿电影制作技术展开了讨论,介绍海内外电影制作中应用到的先进技术,交流海内外电影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卡梅隆佩斯集团亚太区总裁程信森简要介绍了全球电影行业的发展以及《阿凡达2》最新的3D技术,并介绍了卡梅隆技术团队如何通过《阿凡达》改变了全球影视科技产业的发展,让新西兰这个风景秀美的国家成为了全球电影数字制作大国之一。程信森表示,中国的电影科技市场正蓬勃发展,也希望通过发掘和发展更多先进技术,让未来中国更多的影视作品、尤其是科幻领域的影视制作能够用上“中国智造”的技术。

  曾执导《美国队长》《复仇者联盟》等多部科幻动作电影的好莱坞著名导演乔·罗素与嘉宾们分享了自己在电影拍摄过程中使用的人工智能、虚拟拍摄等先进技术的体验,这些前沿技术对电影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大提高了电影制作的效益。

  融创文化集团总裁孙喆一简要介绍了中国动漫,VR、AR等电影摄制前沿技术,系列化电影和IP衍生等领域的发展趋势,并以今年上映的新片《金刚川》为例,认为这部电影的推动点正是国内电影产业的工业化。浙江横店影视剧组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雷光表示,电影是在技术推动下的一门艺术,也在技术推动下不断迭代,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让业界对于电影产业充满期待。

  聚焦网络 全球影人云端对话中国电影未来

  论坛上,嘉宾们也围绕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

  IMAX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理查德·葛尔方通过远程连线来到会场。针对疫情期间不断缩短的窗口期现象和流媒体与院线的关系,葛尔方认为,电影行业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一年的“中断”并不能永久性改变什么,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电影市场强劲复苏证明了观众会很快回归电影院。随着疫情被逐步控制,流媒体发行的影片数量急剧下降。整体而言,流媒体将会对一些偏小众的类型电影、或者是难以承担高昂市场营销费用的低成本电影的发行发挥更大作用。而对于大制作的影片,未来还是会先选择院线发行,之后再进入流媒体平台播放,这能使得影片产生更长远的价值。葛尔方对以IMAX为代表的高端观影体验在疫情后的长期增长充满信心,因为IMAX观影体验在带动大制作影片的票房方面能力显著。

  阿里影业总裁李捷就中国电影市场进行了探讨。他表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特殊性,有足够大的市场和体量来消化上千部电影。此外,商业模式也很重要,这需要一个复杂的商业模型,要考虑到政策因素,而且内容、院线、网络平台等多方要达成一致。

  猫眼娱乐首席执行官郑志昊对于海外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的严重焦虑现象进行了分析。在他看来,未来电影院线和流媒体等模式都会存在,且这两种娱乐形式都有不可替代性。此外,郑志昊也表示,影视公司应该承担起定义商业模式、提供内容出口的责任,为行业和产业解决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