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4月24日消息(记者周洪)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慕尼黑博览集团与中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主办的亚洲旗舰环保展—第22届中国环博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日前落下帷幕。

第22届中国环博会现场(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本届展会展出面积180,000平方米,汇集了全球24个国家及地区的2,157家环保企业,再次以空前的规模、超豪华的品牌阵容、数以万件融合最前沿科技的产品于解决方案,全方位展现市政、工业、农村领域水、固废、大气、土壤、噪声污染治理行业的最新创新成果,定义低碳时代环境产业发展新高度。

  在新冠疫情依然肆虐全球的背景下,第22届中国环博会展示规模仍较疫情前增长20%,以180,000平方米的超大规模顺利举办,这不仅是得益于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也充分反应了我国生态环境产业的市场经济活力。

  据统计分析,2020年我国环保产业营业总收入为2.1万亿人民币左右。环保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我国从事环保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作为亚洲旗舰环保展,本届展会不仅获得了众多老朋友们的大力支持,更吸引了超过500家行业先锋企业的首次加入,其中不乏市场关注度极高的光大环境、长江三峡、中国环境保护集团等环境综合治理龙头品牌,以及蓝星东丽、时代沃顿、利欧集团、ABB等行业翘楚。

  纵观本届展会的2,157家参展商,长江三峡、光大环境、中国船舶等大型国企、央企的数量较往年有显著增多;北京的首创股份、上海的上实环境、江苏的新苏环保、天津的创业环保等地方国企更是鳞次栉比;经过国资混改后的航天凯天、中持水务、雪浪环境等也成功步入“新常态”。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企在环保领域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作为全产业链环境污染解决方案展示平台,本届展会分为“环境综合解决方案”“水与污水”“泵管阀”“大气治理”“固废处理”“土壤修复”“环境监测”等多个主题展区,全方位呈现5G、AI、IoT等前沿技术与环保产业深度融合的最新创新成果,以及在“碳中和”、“污水资源化”等概念叠加下快速成长和持续升级的环保产业生态。

第22届中国环博会现场(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目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瓶颈,而另一边是全国供水管网漏水量接近700个西湖蓄水量的严峻态势。降低管网漏损率成为考验各地治理水平的关键指标。在第22届中国环博会期间,“国际管道检测与修复展区”的参展企业对管网漏损专业化解决方案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示:华生管道、普洛兰等企业展示了强度更大、标准更高的管材管件,为各地的供排水管网更新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而恒通环境、武汉中仪、道雨耐等企业则展示了机器人、固化新材料等非开挖技术在漏损点的快速探伤定位和修复保护中的应用场景。

  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另一必然选择,则是污水资源化。受今年年初新出台的《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影响,水处理膜产业在这个春天迎来了属于它快速发展的时代,在今年的环博会现场上也肉眼可见膜企业、膜产品的增量。蓝星东丽,时代沃顿,水艺膜,赛诺膜,天地人,嘉戎,久吾高科,海普润,中科瑞阳,膜芮等膜企业带来了各自具有竞争力的先进膜材料、成套装置和集成系统等深度处理工艺,不乏能效水平达到世界一流的产品。这背后是我国水处理膜产业链整体技术提升。

  当下“碳达峰”“碳中和”成了各行业最时兴的话题,而今年环博会的垃圾焚烧发电、环卫装备、垃圾分类、餐厨垃圾、生物质能等领域的展示企业也有显著提升。盈峰、福龙马、海沃、金沙田、交大神舟、浩睿智能等环卫领域先锋展示环卫智能化、信息化、精细化、一体化的发展新趋势;维尔利、时代桃园、澄露环境等企业则带来大量有机固废资源化技术;德列孚·安可仕、万德福、艾信智能等企业呈现了智慧化信息技术与垃圾分类收运的深度融合。不同细分领域的新技术层出不穷,展会的固废板块整体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

  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融合,环境监测企业比其他传统环保行业都要先行一步。本届展会上,赛默飞世尔、岛津、哈希、E+H等国际大牌展示全球前沿的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而崂应、天瑞仪器、海纳辰科等国产化先锋带来的检测仪器、在线监测设备与系统网络,耦合5G、AI、物联网等智慧化技术,形成了自身产品的不可替代性。

  继“十三五”细颗粒物(PM2.5)防控取得明显进展之后,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又开辟了新的战场:臭氧治理。这也将是“十四五”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而主攻目标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本届展会上,华世洁、纳博科、昱昌环境、兆和环境、安居乐、霓佳斯、可迪尔、杜尔涂装、昆山工统等企业集中展示了VOCs浓缩装置、VOCs治理配件,电除尘系统,蓄热式焚烧炉,蓄热式氧化炉等在石油化工、钢铁、涂装、印刷、油气回收、制药等工业领域VOCs污染治理的应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