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4月16日消息(记者唐奇云 通讯员潘聪聪)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工程教育要先行。昨天(15日)上午,由中国化工学会主办、华东理工大学承办的2021绿色工程教育暨未来工程师论坛在沪召开。论坛以“绿色引领创新·使命驱动未来”为主题,包括2场主论坛和4场平行分论坛,采取线上线下同步直播互动的方式进行。260余位来自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界的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线下参会,共话绿色工程教育的新挑战、新思路和新实践。

2021绿色工程教育暨未来工程师论坛现场(央广网发 华东理工大学供图)

  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教育体系,对标“五个中心”和全球卓越城市建设的要求,上海市教委相继出台了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毛丽娟表示,目前,上海高校已有64个工科专业通过工程师教育专业认证,入选了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81项。“绿色工程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界的重任。”

  “思维卓越才能使我们的绿色工程卓越、教育卓越。只有思维的绿色发展,才有人类的绿色发展,以及工程的绿色发展。”会上,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作了题为“思维卓越的绿色工程教育”的主论坛报告,涵盖了绿色论、量子论、知识论、无为论和思维论等内容。他阐释了绿色工程教育和绿色教育工程之间的关系、绿色化学12原则和绿色工程12原则,分享了如何通过知识的传授,建立思维逻辑,实现科学思维,如何辩证地看待世界、看待科学、看待社会。

  “绿色这个词本身就是跨界的,不跨界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绿色。”钱旭红认为,绿色工程教育融合了从生态文明到人文哲社的多学科知识和思维。当前工程人才创造力不足的根源主要在于4种思维能力的缺乏——有逻辑思维能力的人没有形象思维能力,有批判思维能力的人没有创造思维能力,事实上,这4个能力缺一不可。

  “没有工程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现代世界,没有工程也就没有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作为我国工程教育知名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清华大学教授王孙禺在“工程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论坛报告中,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成立的背景,关于可持续发展与世界工程日、第二部工程报告《工程——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内容,以及围绕工程教育与工程师培养所开展的工作。

  在王孙禺看来,目前工程师的能力与数量相对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要求还有差距,尤其需要培养更多的女性工程师和年轻的工程师。他表示,不同于学科层面的工科教育,工程教育包含了工程科学、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工程文化等内容,工程师思考问题时,“要考虑社会影响,关心对环境的影响,保护自然和地球的健康,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均衡器和加速器”。

  此外,在当天下午的4场平行分论坛中,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绿色工程教育与工程能力创新”“通识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工程伦理培养”“化工高等教育及专业认证”和“学科交叉与未来工程师培养”等话题,展开深度交流和探讨。大会召开期间,还面向社会各单位征集获奖教学成果、招生需求或优秀人才需求信息,在现场予以展示。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培养以造福人类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新一代化学化工工程师,既是新时代的迫切需求也是新常态下的主动选择。近年来,华东理工大学在绿色工程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以学生为中心,以EHS为价值引领,探索形成了绿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Green Lab + Green Club + Green Shop),通过建设VR虚拟现实实验室培育绿色工程案例、重点培养绿色工程教育双创项目团队、开展面向全国高等院校优秀研究生的“绿色工程教育”暑期学校、开展面向全国高校和初创企业的“SCIP+”绿色化学化工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不断深耕绿色工程教育的土壤。